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骑都尉

骑都尉

官名。秦末汉初为统领骑兵之武职,无员,无固定职掌,不统兵时为侍卫武官。宣帝时以一人监羽林骑,又以一人领西域都护,秩比二千石,遂成定制。后又有领三辅胡越骑、监河堤事者。因亲近皇帝,多以侍中兼任。东汉名义上隶光禄勋,秩比二千石。三国沿置,吴或以其统羽林兵,宿卫左右。魏、晋与奉车都尉、驸马都尉并号“三都尉”,皆为亲近侍从武官,多用作皇族、外戚的加官,奉朝请,六品。西晋末司马睿为晋王时,其府行参军、舍人悉委此职。后罢。十六国多置,前秦时王猛以尚书左仆射、辅国将军、司隶校尉加此职,得居禁中宿卫皇帝左右。南朝复置,宋六品。北朝成为冗职,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四品上,二十三年改从六品上,宣武帝正始四年(507)定员六十人; 北齐因之、隶左、右卫府。北周列为散官,改名奉骑都尉。唐至明为勋官,位在上骑都尉下、骁骑尉上。唐比从五品,宋、金从五品,元、明从四品。清朝为爵位等级,列九等世爵之第七等,在轻车都尉下、云骑尉上,正四品,满名“拜他喇布勒哈番”。


官名,汉置,掌领骑兵,位次将军,与校尉同级,无固定人数。《汉书·靳歙传》:“沛公为汉王,赐歙爵建武侯,迁骑都尉。”西汉时属光禄勋,掌监羽林骑,后掌驻屯骑兵,也领兵征伐。汉宣帝时,一人监羽林骑,一人领西域都护。《后汉书·百官二·光禄勋》:“骑都尉,比二千石。本注曰:无员。本监羽林骑。”《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骑都尉来苗出平城,北伐匈奴。”“冬十一月,遣奉车都尉窦固、驸马都尉耿秉、骑都尉刘张出敦煌昆仑塞。”其后,三国、魏、晋皆置,为亲近武官,侍从宿卫。南朝宋六品,北魏从四品上。北齐属左、右卫府。唐朝为从五品,见《新唐书·百官一·司勋郎中》。宋沿唐制,位在轻车都尉、上骑都尉下,见《宋史·职官九》。元代骑都尉为从四品,见《元史·百官七》。明代骑都尉的品级与元代同,见《明史·职官一·兵部》。清朝改骑都尉为爵号,正四品,位在轻车都尉下、云骑尉上,见《清史稿·职官四·公侯伯子男》。

猜你喜欢

  • 导官署丞

    官名。即导官丞。

  • 署护军参领

    见“副护军参领”。

  • 兵马副总管

    官名。见“诸军兵马都总管府”。

  • 左右司直郎

    官名。明置,分属左右春坊,与左右清纪郎共掌弹幼宫僚,纠举职事。员额各二人,秩从六品,不常设。

  • 课第曹御史

    官名。三国魏置,为分曹侍御史之一,掌考课。晋沿置,为分曹御史之一。

  • 衙内都指挥使

    见“衙内指挥使”。

  • 勋二府右郎将

    官名。唐朝左右卫所领内府勋二府次官之一,置一员,正五品上,与左郎将同为本府中郎将副贰。

  • 大都路兵马都指挥使司

    官署名。又称大都南北两城兵马司、大都南北兵马司等,简称大都兵马司。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置。十六年,定秩为正四品,隶大都路都总管府,掌京城盗贼奸伪鞫捕之事,分置司于南、北城。例由刑部尚书一名提调司

  • 殿直都知

    官名。即殿前承旨都知。

  • 土官

    元、明、清三朝对少数民族地区世袭地方官之统称。明中期以后又称“土司”。元始设,凡以少数民族首领任地方官者即称之,其名号与流官无别。明清沿元制,且有发展。专设名号,以别于流官。又以领土兵及守土之别,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