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领军将军

领军将军

官名。东汉献帝延康元年(220)曹丕置,职掌与中领军同,但任职者资重于中领军,省称领军。三国魏沿置,为禁卫军最高统帅,由亲信或宗室担任,权势极重。吴亦置。西晋初省,以中军将军羊祜统二卫、前、后、左、右、骁骑七军禁卫营兵,取代其职权。惠帝时复置,仍为禁卫军最高统帅。东晋元帝永昌元年(322),改置北军中候,寻复,成帝时又改为北军中候,寻又复。三国魏、西晋时有营兵,并辖护军将军,东晋时无营兵,亦不再领护军事。十六国汉、前凉、前秦、北燕、南燕皆置。南朝宋时掌禁卫军及京都诸军。魏、晋、宋皆三品。南朝齐规定,诸为将军官皆敬领军、护军,如诸王为将军,道相逢,则领、护让道。梁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十五班。陈三品,秩中二千石。北魏时如以侍臣带此职,则称中领军将军,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二品上,二十三年改为从二品。宣武帝永平(508—512)中,四中郎将亦属之,东魏静帝武定七年(549),以四中郎将还属护军。北齐时为领军府长官,员一人,掌禁卫宫掖,主朱华阁以外的禁卫官,又领左、右卫,领左右等府,从二品。但北齐后期,官爵滥授,同时任此职者有二十人之多。北齐文宣帝后设领军大将军,位在其上。


将军名号,东汉末年曹丕置,掌五校、中垒、武卫三营。三国魏吴皆置。《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正始三年)乙酉,以领军将军蒋济为太尉。”晋惠帝也置,为禁卫军最高统帅。十六国时汉、前凉、前秦、南燕、北燕皆置。南朝宋置,掌内军;梁置,掌天下兵要;陈也置。北魏、北齐置,掌禁卫宫掖。元朝也置。见《魏书·官氏志》、《文献通考·职官十二·左右领军卫》。

猜你喜欢

  • 显谟阁直学士

    官名。北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置,为侍从贴职。后定为从三品。南宋因之。官名,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元年1101年)置,为帖职,序位在宝文阁直学士下,从三品,供侍从备顾问。见《宋史·职官二》,参看

  • 卫生署

    官署名。民国置,原称部,属行政院;民国二十年改称署,属内政部;二十四年后改属行政院,掌理全国卫生事务,置署长一人,掌理署务。下设总务、医政、保健三科,分司职掌,并设海港检疫处及中医委员会。官署名。民国

  • 夷离毕院

    官署名。辽朝北面官,掌刑狱听讼等事。太祖神册五年(920)始设皇都夷离毕。后置院,设夷离毕、郎君、敞史、选底等职。官署名,辽朝置。掌刑狱,如同汉官的“刑部”,掌刑法审判等事。见《辽史·百官志一》,参看

  • 主旗贝勒

    见“议政贝勒”。

  • 向导总统

    官名。见“向导处总统大臣”。

  • 督办政务处

    官署名。清末为推行“新政”而设置的办事机构。简称“政务处”。光绪二十七年(1901)设。掌审议变通政治章奏,拟具意见,请旨定夺。置督办政务大臣、参预政务大臣,无定额,以军机大臣、大学士、总督兼充。下设

  • 班位

    清制,凡遇典礼及朝会期,文武百官按品级分班,各依位行礼,称班位。官员上朝时列班的位次。汉制依本秩而定、当时的秩即表示官员地位的高低。魏晋以后,班位在原则上均依本品而定。至隋炀帝时规定,班位以品的高下为

  • 柔远前司

    官署名。清朝理藩院诸司之一。康熙三十八年 (1699) 分柔远司而置。乾隆二十二年(1757)改为柔远司。

  • 阁内大都督

    官名。北魏末置。统领皇帝左右的侍卫禁军,位在阁内都督之上。《周书·杨宽传》:“孝武与齐神武有隙,遂召募骑勇,广增宿卫。以 (杨) 宽为阁内大都督,专总禁旅。”

  • 承德郎

    散官名号。金始置为文散官,以授正七品上文官。元朝沿置,改文官正六品,敕授。明朝为文官正六品,升授。清朝为正六品封赠。官名。金朝文阶官制,正七品上称承德郎;元朝升为正六品;明朝为正六品之阶。见《金史·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