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隆镇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隆镇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官署名。为元朝侍卫亲军指挥机构。秩正三品。仁宗皇庆元年 (1312),由隆镇上万户府改立。军士来自唐兀、贵赤、西域、钦察、阿速等色目卫军,亦包括部分汉军和哈刺鲁军。掌屯守大都围周各隘口。置都指挥使三员,副都指挥使二员,佥事二员。下辖北口、南口、白羊口、碑楼口、古北口。迁民镇、黄花镇、庐儿岭、太和岭、紫荆关、隆镇十一个千户所。


官署名。元皇庆元年(公元1312年)升隆镇万户府置,属枢密院,秩正三品。掌屯军徼巡盗贼于居庸关南北口,统领钦察,阿速护军三千六百九十三人,屯驻东西四十三处。其设官累有变易,后定置都指挥使三人,秩正三品,副指挥使二人,秩从三品;佥事二人,秩正四品,经历二人,秩从七品;知事二人,承发兼照磨一人,俱从八品;令史七人,译史、通事、知印各一人。所辖有镇抚所一,千户所十一。

猜你喜欢

  • 宣授

    宋制,官员由枢密院任命者称为宣授。元制, 自一品至五品为宣授,以皇帝的“制”任命之。

  • 州仓督

    杂职掌名。唐代置于上、中、下州,无品,专掌州仓出纳。其下有仓史佐之。

  • 左宫伯都上士

    官名。西魏、北周置。详见“宫伯都上士”。

  • 内直局

    官署名。隋朝置,以监、副监各二人为正、副长官,下设监殿舍人四人。隶东宫门下坊。唐朝沿置,设监二人、副监二人。掌符玺、衣服、伞扇、几案、笔砚、垣墙等。高宗龙朔二年 (662),改监为内直郎、副监为丞。官

  • 乐府令丞

    官名。乐府为汉代设立的搜集乐歌的机构,以供皇帝和宫廷享用,乐府的乐,与太常所属太乐令所掌的乐不同。《汉书·礼乐志》载:“叔孙通因秦乐人,制宗庙乐。又有房中祠乐……孝惠二年(公元前193年),使乐府令夏

  • 都府

    指节度使。唐朝的节度使,既掌管军队,又管田税民俗,总之是无所不管,故称都府。宋代洪迈《容斋三笔·唐观察使》:“唐节度使,兵甲财赋民俗之事,无所不领,谓之都府。”

  • 内作使绫匠

    杂任职名。唐于少府监置八十三人,为内作使属下的织绫匠。

  • 提点管干郊庙祭器所

    官署名。宋朝太常寺所属机构,管辖南郊太庙祭器库,掌藏郊庙祭器,以待祭祀之用。官署名。属太常寺,与南郊太庙祭器库、南郊杂物库、太庙杂物库同掌收藏器物,以待祭祀之用。

  • 高等审判分厅

    官署名。清末各省高等审判厅分设机构。光绪三十三年(1907)定四级三审制,省城设高等审判厅,距省城较远的大商埠得设分厅(如天津)。设民、刑各一庭,置推事六人(一人为推事长),并典簿、主簿、录事等。管辖

  • 大理司

    官署名。明建国前所置司法机构。朱元璋吴元年(1367)置,设卿为长官,秩正三品。洪武元年(1368)革。十四年后,改置大理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