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都图

都图

乡村基层组织与粮区划分单位。宋代有都保,为乡与保之间的组织,而未见有“图”之名。都图成为地方基层组织始于元代。元时所修《新昌县志》卷一记该县当时县以下基层组织为改宋时的厢为隅,乡为都,里为图,并不冠地名,而以数字为其次第。《萧山县志》亦说:“改乡为都,改里为图,自元始。”《嘉定县志》并叙述了改乡里为都图的原因:“图即里也,不曰里而曰图者,以每里册籍首列一图,故名曰图是矣。”惟元代究竟于何时改用此制,元史上无此项记载,故不得而知。可能只是行施于一些地方,并非普遍的制度。至明代,江南等地乡里之制日少而都图之制日多。据《平阳县志》记载,该县在明时共有一隅二镇五十五都。隅指县城,镇指市镇,都指乡村。此三者系同级组织,其下层组织均称图,全县共为二百五十二图,图下又分甲,每甲辖地三百亩;《象山县志》则载该县在明代的县以下组织为乡、都、图三级;《义乌县志》则为乡、都、图、甲四级,《鄞县县志》则为乡、都、图、里、甲五级。明代有所谓鱼鳞册,实为一土地登记图籍,系以田为经,以户为纬,田各归其本区,而以都图或里甲为单位,故明代的都图亦为一粮区划分单位。清初地方基层组织,各地颇不一致,一些地方仍有都、图之名。据《南通县志》所载,县下为乡,乡下为都,都下为里;《宝山县志》所载则县下为乡,乡下为都,都下为图。中叶以后,无锡知县裴大中以当时无锡县田赋疲欠之风甚炽,于是仿效明代“里甲”的遗意,创立以图为一县征解的单位,设图董或图正,图下再分为若干庄(或甲),庄设庄首(有些地方则图与庄之间尚有乡之一级,而称乡董),均依次以大户轮流派充值年,催收全国钱粮,负责总缴县署。参见“里甲”。

猜你喜欢

  • 太官献食丞

    官名。西汉置。《汉书·陈汤传》:“西至长安求官,得太官献食丞”。官名,西汉置,属太官,掌献食。《汉书·陈汤传》:“西至长安求官,得太官献食丞。”

  • 上京提举皇城司

    官署名。金朝置。管理上京 宫城。设提举、同提举领司事,秩从六品、从七品。官署名。金置,掌本京城墙及修缮等事,不常置。其官有提举一人,从六品;同提举一人,从七品。其属有使、管勾等。见《金史·百官三》。

  • 司器

    官名。商朝设此官,为天子六府之一。即《周礼·地官》的角人,掌以时征齿角。参看“六府”条。

  • 天驷监

    宋朝养马机构。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置于开封景阳门外,左、右各二监,每监设监官一人。真宗咸平三年 (1000) 隶群牧司。神宗熙宁三年(1070) 并为左、右两监。元丰 (1078—1085)

  • 甘泉居室令丞

    官名。甘泉本为秦的离宫,汉代加以增修,以备皇帝避暑之用,因为宫内房屋甚多,于是仿照未央宫制度,设居室以管理之,名为甘泉居室,设令及丞掌管其事。武帝时改甘泉居室为昆台,称昆台令丞。

  • 治狱平

    汉朝举荐科目。被举荐任用者,掌纠正审判之弊端错案。《汉书·平帝纪》:“(元始二年)冬,中二千石举治狱平,岁一人。”注:“李奇曰:吏治狱平端也。”

  • 掌阙案

    官署名。北宋神宗元丰(1078-一1085)改制后,吏部置,掌官阙。

  • 武骧左卫指挥使

    武官名。明置,见“四卫营”。

  • 五兵郎中

    泛指五兵尚书所属诸曹郎中。《北齐书·袁聿修传》:“仍历五兵、左民郎中”。参见“五兵尚书”。

  • 源士

    官名。明朝六科属官。洪武(1368—1398)中改原元士而置,共八十一人,取六科为事之本源之意。二十四年,复改名给事中。官名。给事中的别称。明洪武二十二年,改给事中为源士。见《明史·职官三》,参看“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