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辽东都司

辽东都司

官署名,亦为政区名。明置,为辽东都指挥使司的简称。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因元辽阳行省刘益等归降,设置辽东指挥司,以刘益为指挥同知。旋刘益为叛将所杀,复以吴立、张良佐、房暠为辽东卫指挥佥事。其后又在辽东卫之上置定辽都卫,设都指挥使二人。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改全国都卫为都指挥使司,于是定辽都卫亦改称辽东都指挥使司,隶属于五军都督府。辽东都司治所在辽阳,辖有二十五卫。永乐七年(公元140 9年),又置安乐、自在两州,隶山东布政使司。都司设都指挥使、都指挥同知、都指挥佥事各一人,下设经历司(置经历),断事司(置断事)等机构。各卫设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各一人,其办事机构亦有经历司、断事司等,所辖有千户所数个,千户所下辖百户所。明初,辽东都司与大宁都司统辖东北全境,其后置奴儿干都司,辽东都司的辖境缩小到东北南部地区。辽东虽未设置行省,然而在都司之外仍设有管理钱粮、司法和监察等机构:管理钱粮方面,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置分守辽海东宁道,属山东布政使司,管理粮储事务,成化十二年 (公元1477年)又于辽东设户部分司,置总理辽东粮储户部郎中一人,驻广宁,专总辽东都司的钱粮事务。管理司法方面,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置分巡辽海东宁道,属山东按察使司,初驻迈阳,后迁置广宁。管理监察事务方面,永乐间有察院的设置,派监察御史一人巡按辽东,驻辽阳,管理农商、学校、边机、狱讼等事务。辽东都司还设有管理军务的官,有副总兵、参将、游击、守备等。

猜你喜欢

  • 钦命文衡总裁

    官名。太平天国朝上职官。天历己未玖年(1859),改革科举,废掌考各官而设。分正、又正、副、又副,共四人,为主持天试(京试)的主考官。下设副总裁,正、副总阅,磨勘和阅文官。协理考试事宜。亦主武考、下统

  • ① 主持掌管某事。《尚书·高宗肜日》: “王司敬民。”② 泛指官职。《吕氏春秋·审分》: “百官,众有司也。”《管子·小匡》: “制王家有轨,轨有长,十轨为里,里有司。”③官署名称。隋、唐以后历朝所设

  • 骨都

    官名。汉时匈奴有此官,为异姓大臣中最高官职。骨都,为骨都侯的省略。南朝梁刘孝威《结客少年场行》:“正蒙都护接,何由惮险途。千金募少年,一麾擒骨都。”参看“骨都侯”条。

  • 景州漕运司

    官署名。金朝置,掌景州地区河仓漕运,辖六河仓,担负方圆近二百里、每年税粮万余石的运输任务。景州刺史兼任提举漕运司。参见“漕运司”。

  • 五威司命

    官名。省称司命。新莽始建国元年(后9)置,监察上公以下,凡不用命者、大奸猾者、铸伪金钱者、骄奢逾制者、漏泄省中及尚书事者、谢恩私门者等皆在监察之列。以统睦侯陈崇任之。官名,王莽置,掌司上公以下官员,监

  • 城局贼曹参军

    官名。见“公府城局曹”。

  • 御前忠佐引见司

    见“御前忠佐军头引见司”。

  • 司寤中士、下士

    官名。《周礼》秋官之属有司寤氏下士二人,掌夜间警戒。北周依《周礼》之制置司寤中士,正二命;司寤下士,正一命。属秋官府布宪中大夫

  • 诸科

    北宋贡举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传、三礼、学究、明法部科统称。其地位次于进士科。经礼部试、殿试合格,即获本科及第、出身或同出身。神宗时罢,命诸科举人改应进士科。哲宗时复设春秋科通礼科等,又立经明行

  • 中大夫令

    官名。战国秦置。《史记·秦始皇本纪》有中大夫令齐,职掌不详。西汉景帝初,更名卫尉为中大夫令,秩中二千石,掌宫门卫屯兵,中元六年(前144) 复旧名。参见“卫尉”。官名,战国时秦置。《史记·秦始皇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