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宫都部署
官名。北宋皇帝巡幸则置,为行宫长官。后避英宗赵曙名讳,改称行宫都总管。
官名。辽置,有的属行宫都部署司,掌行在行军诸斡鲁朶(宫卫、近卫军)之政令,属行宫诸部署司的,掌行在诸宫之政令。见《辽史·百官志一·北面宫官》。
官名。北宋皇帝巡幸则置,为行宫长官。后避英宗赵曙名讳,改称行宫都总管。
官名。辽置,有的属行宫都部署司,掌行在行军诸斡鲁朶(宫卫、近卫军)之政令,属行宫诸部署司的,掌行在诸宫之政令。见《辽史·百官志一·北面宫官》。
官署名。民国置,直属国民政府,掌管全国军队及其所辖学校的教育,以及国民的军事教育等。其长官为训练总监(一人),副总监 (二人)。其所属有总务厅、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五监,及国民军事教育,军
官署名。元顺帝至正二十六年(1366)八月置。参见“行中书省”。
官署名。清末地方检察机构之一 。光绪三十三年(1907)始设于京师、奉天等地,宣统二年(1910)后各省渐设。省城、商埠、府每处一所。掌对同级审判厅管辖案件的检察事宜。置检察长一人,检察官一至二人,并
官名。汉代少府所属太医令之下的御医之一,见《汉书·董贤传》。
官名。元朝置。秩从二品。通政院长官。大都置四员,上都置一员。下设同知,正三品,大都二员,上都一员;副使,从三品,大都二员,上都一员;佥院,正四品,上都、大都各置一员。官名。元置,为通政院的长官,见“通
唐代京兆、河南、太原三府少尹的合称。魏晋以后有治中。隋文帝改为司马,炀帝又改为赞治,后改为丞。唐复称治中,后避高中讳改称司马,开元初复改为少尹。三都少尹为三都府尹的副职,员额各二人,秩从四品下。《新唐
官名。即比部员外郎,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玄宗天宝十一载(752)改,肃宗至德二载(757)复名比部员外郎。
代行卫尉职事。卫尉,掌宫门屯卫兵。《后汉书·窦融传》:“二十三年,代阴兴行卫尉事。”参看“卫尉”条。
官名。北周置。《隋书·窦荣定传》:“(荣定)从武帝平齐,加上开府,拜前将军、佽飞中大夫。”其下设佽飞右旅下大夫以佐其职。正五命。官名。西汉置左弋,武帝时改为佽飞,掌射猎。北周置佽飞中大夫,正五命,府属
官名。隋朝门下省符玺局长官,置二员,正六品; 炀帝大业三年 (607)改为符玺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