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翰林学士

翰林学士

官名。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由翰林供奉改名,选任有文学才能的朝臣,置于学士院,入直内廷,以备随时宣召,撰拟文字。初为文学侍臣,后渐成定制,凡任免将相、册立太子、号令征伐、宣布大赦等机要内命,皆由其草诏,用白麻书写,其颁发不经政事堂,称为内制,分中书省出令之权,原掌制诰之中书舍人则称外制。当时仅为职衔,无阶品俸禄,无官署属员,一般置六人,由他官兼任,自诸部尚书、丞、郎至校书郎、京畿县尉皆得与选。选用甚重,礼遇甚亲,班次依其本官,内宴则居宰相之下。德宗以后,内参密命,与商朝政,成为皇帝最亲近的顾问兼秘书官,职权益重,号称内相,升迁极易,宰相出此途者甚众。五代后晋高祖天福五年(940)罢其职归中书舍人,旋复置,以六员为额。宋朝沿置,仍掌撰拟重大机要诏旨,加知制诰衔,称内制,隶翰林学士院。员六人,但常不满员。太宗淳化二年(991)始兼领外司,其后三班院、审官院、审刑院、通进银台司、在京诸司库务、群牧使、三司使等常由其兼领,三省、六部及诸省、寺、监亦多由其兼判,或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除任三司使、权知开封府者外,兼领他职时仍轮流入院草制,多自中书舍人院知制诰依次递补,由皇帝亲自任命。他官初入院者称直学士院,资历深者始正式除授。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成为正员官,置二员,正三品,掌撰训词,颂宣功德,备顾问应对,谏诤阙失。号称内相,为擢任宰执的主要人选。南宋时以其官高,多不除授,而以中书舍人兼掌内制。辽朝为南面朝官,隶翰林院。西夏、金隶翰林学士院,金朝正三品,应奉文字时加知制诰衔,掌撰拟诏命。元朝分别置于翰林兼国史院、蒙古翰林院,员皆二人,正二品。朱元璋吴元年(1367)置一员,正三品,为翰林院长官,明洪武二年(1369)增设翰林学士承旨居其上,遂降为从三品,十四年革承旨,复为翰林院长官,正五品。掌制诰、修史、文翰之事,参议政事、礼制,备皇帝顾问,教习庶吉士。拟诏之职移归内阁,权任转轻。诸部尚书由翰林出身者,则兼翰林学士衔,詹事、少詹事亦带此衔。清朝罢,唯特派大臣为翰林院掌院学士。光绪二十九年(1903)省詹事府,遂复置,以为翰林侍读学士升迁之阶,无实职,满、汉各一员,正三品。参见“翰林学士院”、“翰林院”。


官名。唐玄宗改翰林供奉为翰林学士,专掌内命。凡拜免将相,号令征伐等,皆由他们起草,为皇帝亲信。见《新唐书·百官一·学士之职》。

宋朝的翰林学士,掌制诰诏令的撰述。凡立后妃,封亲王,拜宰相、枢密使、三公、三少,除开府仪同三司、节度使节,加封,赐大臣太中大夫,观察使等,都由他们起草制诰诏书。凡重大事情,晚上天子面谕,夜间写成,天明宣布。见《宋史·职官二·翰林学士院》。

辽代《翰林院》设翰林学士,分掌天子文翰之事。见《辽史·百官志三·翰林院》。

金代翰林学士院中有翰林学士,正三品,分掌制撰词命。见《金史·百官一·翰林学士院》。

元代翰林兼国史院,也设翰林学士。见《元史·百官三·翰林兼国史院》。

明代的翰林学士,为翰林院的长官,掌制诰、史册、文翰之事,以考议制度,详正文书,备天子顾问。见《明史·职官二·翰林院》。

清代翰林院不设翰林学士,而置掌院学士,掌国史笔翰,备左右顾问。见《清史稿·职官二·翰林院》。

猜你喜欢

  • 宣抚处置使

    官名。南宋初年置,以知枢密院事张浚充任,置宣抚处置使司于秦州,掌川陕、京西、湖北路宣抚之事,许以便宜行事,设属官如宣抚使。后设副使佐之,又设参议官专掌措置财用。官名。见“宣抚使司”。

  • 纲佐

    南朝对州“别驾”的别称。

  • 文选清吏司

    官署名。简称文选司。明清吏部四司之一。掌理官吏班秩迁除,平均铨法。明洪武二十九年 (1396) 改选部置。设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二人。洪熙元年 (1425) 南京吏部亦置,设官略同。清顺治元年

  • 牖里

    监狱名。商代设置,闻一多《周易义证类纂》已《争讼》条说:“古狱凿地为窖,故牖在室上,如今之天窗然。以地窖为狱,则狱全不可见,惟见其牖,书传称殷狱曰牖里,或以此欤?”纣王曾囚西伯(周文王)于此。牖里亦作

  • 书府

    官署名。战国秦置。主管典册文书收藏《睡虎地秦墓竹简·内史杂》: “毋敢以火入臧(藏)府、府书中。”

  • 闾史

    官名。春秋战国置。掌闾府文书之小吏。《礼记·内则》:“宰辩告诸男名,书曰:‘某年、某月、某日、某生。’而藏之。宰告闾史,闾史书为二,其一藏诸闾府,其一献诸州史。”

  • 武器署丞

    官名。即武器丞。

  • 翰林医痊

    官名。北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置,为从七品医官阶官。医官名,也是医官官阶名,宋设此医官,供内侍。见《宋史·职官九·医官》。

  • 典腊局

    官署名。北齐置,设丞。隶太仆寺。

  • 右千牛卫

    禁卫军指挥机构。唐朝十六卫之一,高宗龙朔二年(662) 改右奉宸卫置,设大将军一员、将军二员、中郎将二员,与左千牛卫统率亲近禁军,共掌侍卫宫禁及供御兵器仪仗,不领府兵; 受朝之日,侍列于御坐左、右,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