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名。即司勋郎中,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司勋郎中。官名。唐高祖龙朔二年,改司勋郎为司勋大夫。掌校定勋绩,论官赏、勋官告身等事。见《通典·职官五·吏部尚书》。
武官名。五代后唐置,掌马军的先锋部队。见《资治通鉴·后唐纪四》“明宗天成二年”条。
官秩等级。西汉多指县级政府机构地位较高的属吏,如县丞、尉,称为长吏,授予铜印黄绶。东汉时中央政府机构令史之属、四百石和三百石长相的属吏丞、尉及障塞尉、诸陵校尉长等皆二百石。月俸三十斛。三国两晋南北朝沿
散官名号。洪武四年(1371)置,以授从五品内官。
周朝县下设四郡,每郡置一监,掌山林川泽,合称四监。参见“监”。
官制用语。指“行”、“兼”或“试守”等试署、暂理某职的官员得到朝廷的正式除授。
官名。清朝工部制造库之属员。隶于制造库郎中。设满洲二人。分掌库贮之事。
即“南女直汤河司”。
分见“左善世”、“右善世”。
官位。潘岳《西征赋》:“寮位儡其隆替,名节漼以隳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