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精膳清吏司

精膳清吏司

官署名。简称精膳司。明清礼部四司之一。掌宴飨、牲豆、酒膳之事。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改膳部置。设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一人。南京礼部精膳清吏司亦设郎中一人。清顺治元年(1644)沿置。设郎中二人,满、汉各一人; 满洲员外郎一人; 主事三人,宗室、蒙古、汉各一人及笔帖式、经承等吏员。并掌祭祀供物、赏恤牛羊及本部机构所用银物之题销。所属有勘合科、俸粮科、下程科、厨役科、火房等机构办理本司事务。光绪三十二年(1906)以光禄寺併入,更名光禄司。宣统三年(1911)改隶典礼院。


官署名。明清为礼部的第四司,唐宋称膳部司,列为第三司。掌供应典礼宴席之事。明制设郎中一人,正五品;员外郎一人,从五品;主事一人,正六品。清制设郎中满、汉各一人,员外郎满二人,主事宗室、蒙、汉各一人,笔帖式若干人。司内分设勘合科经承一人,俸粮科经承一人,下程科经承二人,厨役科经承二人,火房经承一人,分理本司事务。

猜你喜欢

  • 经制副使

    见“经制使司”。

  • 运判

    官名。“转运判官”之简称。宋朝始设,为转运使之佐官。初掌随军供办军需,太宗以后,因转运使逐渐成为各路之长官,遂改为经度一路全部或部分财赋。后代沿置。金朝为都转运司 (中都路) 及转运司 (其余各路)

  • 催税甲头

    即“甲头”。

  • 户长

    宋朝乡役名。掌督催赋税,参与推排户等,编造五等丁产簿。太宗淳化五年 (994) ,令以乡村第二等户轮充。神宗熙宁三年 (1070) 改为雇役。后为催税甲头或保长所取代。南宋时,福建路仍置,轮差或招募。

  • 献丞

    官名,汉置,属少府,为太官令的属官。掌贡献物品。《汉书·张延寿传》:“元帝初即位,诏列侯举茂材,(寿子)勃举太官献丞陈汤。”注:“苏林曰:献丞,主贡献物也。”

  • 包衣昂邦

    满语官名。即清朝“总管内务府大臣”。

  • 梅勒章京

    满语官名。又作“美凌章京”。原称“梅勒额真”,后金天聪八年(1634)改是称。汉名为副都统。参见“梅勒额真”、“副都统”。官名,清置,为八旗长官,初名梅勒章京(为满语),后改称副都统(为汉语)。《清史

  • 上千户所

    官署名。元朝军府等级。秩从四品,掌军七百以上,置达鲁花赤、千户各一员,俱从四品;副千户一员,正五品。

  • 归顺人

    官场用语。宋朝,凡西夏、蕃部部落首领带领族属、马匹,或金朝契丹族投奔宋朝,称归顺。溪峒首领纳土“归顺”,仍主管溪峒职事,称归顺人。

  • 道啬夫

    官名。战国秦置。汉沿置。主管少数民族事务的地方行政长官,《睡虎地秦墓竹简·语书》)“:南郡宋腾谓县、道啬夫、。”《汉书·百官公御表》: “县有蛮夷曰道。”《汉旧仪》: “内郡为县,三边为道。”参见“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