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官名。① 掌宗庙祭祀祷告之赞词。殷朝始置。《殷虚文字甲编》第三九一六片: “贞祖丁祝用,王受年。 丁丑卜, 贞其求年于河, 祖丁祝用。 贞祝用。”西周时又置大祝,为众祝之长。《申簋铭》: “王命尹册命申,更乃祖考胥大祝,官司丰人及九戏祝。”春秋战国沿置。《国语·楚语下》“从其时享,虔其宗、祝。韦昭注: “宗,主祭祀。祝,主祝祈。”《周礼·春官》有太祝,小祝等职官。② 掌诅盟载书之官。春秋宋、战国三晋置。《左传·哀公二十六年》: “使祝为载书”,“将盟之,祝襄以载书告皇非我。”《周礼·春官》有诅祝,掌盟诅之载辞。


官名,春秋时宋、虢、齐、郑诸国设置,所掌与西周时太祝相同。《左传·庄公三十二年》:“虢公使祝应,宗区、史嚣享焉。”杜注:“祝,太祝。”参见“太祝”、“祝史”。

猜你喜欢

  • 健儿

    唐代军士名称。又称“官健”、“长征健儿”。原为防人或戍卒,唐制,凡军、镇、城、守捉,均有额定的防人或戍卒,由府兵充任,番役期限一般是三年一代。后以府兵无力自备武器资粮,于是逐渐定给身粮、家粮或其他赐予

  • 朝带

    服饰名。清朝官服之一。用丝织成,用以束腰,上有带版 (即带扣)、带环。带环用以系物。下垂有帉,又叫飘带。皇帝及王公百官著朝服时系之。帝用明黄色,金园版上饰宝石东珠、珍珠,带环上佩带荷包、 燧ȩ

  • 行主

    官名。西夏军职,在副统之下,步马将佐之上。

  • 皇储

    太子的称谓。《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马烦辔殆,不释拥树;皇储时义,平城有谋。”

  • 青绶

    青色印带。两汉魏晋南北朝,凡秩比二千石以上、中二千石以下官吏,如诸卿、郡守、杂号将军、中郎将、校尉、都尉等,皆银印青绶。故用以代指官吏等级。《三国志·孙坚传》裴松之注引《英雄记》:“今此行也,要当斩一

  • 十二等爵

    宋朝的爵位分十二等:王、嗣王、郡王、国公、郡、开国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皇子、兄弟封国,称亲王。亲王之子承嫡者为嗣王。宗室近亲承袭和特旨者封郡王。遇恩及宗室祖宗后承袭

  • 毡毯使

    官名。五代始置。宋初属东班诸司使,多不领本职,仅为武臣迁转阶官。真宗咸平元年(998),定为同六品。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改正七品。徽宗政和二年(1112)重定武阶官名,废。官名。唐有毡

  • 详断案

    官署名。北宋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后,大理寺置,专掌定断诸路申奏到狱案,以大理评事、大理司直领之。

  • 骐骥院使

    官名。北宋太宗雍熙二年(985)置,分左、右二使,简称骐骥使。初为骐骥院长官,后多不领本职,仅为武臣迁转阶官,属西班诸司使。真宗咸平元年(998)定为同六品,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改正七品

  • 少府监丞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 (607),析太府寺别置少府监,始置少府监丞二员为佐官,从五品,掌判监内日常公务。唐太宗贞观元年 (627)复置后定置六员,从六品下。本寺诸署所需之物由其申报尚书省以供给之; 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