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照磨

照磨

官名。元朝始置,为首领官。中书省、行中书省、六部均置。正八品,掌各衙门钱谷出纳、营缮料理等事。设于路总管府衙者,兼理案牍、刑狱。多由吏员升任。明朝于各照磨所置,品秩随所属衙门高低而定,自正八品至从九品不等。掌文书卷宗。清朝于各布政使司及顺天府下沿置,如明制。


官名。元明清皆有此官,掌核对文卷、主管文书、照刷卷宗,有的还兼承发、架阁、管勾等职事。元代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大司农司、宣政院、宣徽院、太常礼仪院、典瑞院、太医院、艺文监、侍正府、将作院、通政院、中政院、储政院等多数官署都设照磨,多数为正八品。见《元史·百官志》。明代都察院、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等都设有照磨,有的正八品,有的从八品,有的正九品。见《明史·职官二、四》。清代提刑按察使司、各府都置照磨,从九品。见《清史稿·职官三》。

猜你喜欢

  • 太子主簿

    官名。晋始置,其后历代皆置,唐代的太子主簿掌府事、考核文书簿籍、监印纸笔等,从七品上。见《通典·职官十二·太子詹事》、《新唐书·百官四上·东宫官》。

  • 州萨甫

    州宗教官。隋于诸州各置萨甫一人,其职掌是管理本州的袄教事务。

  • 散大夫

    官名。北魏置。属散官,无具体职掌。《魏书·屈遵传》: “(拓跋焘)乃赦(南部大夫屈)拔,免为散大夫。”一说即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职员令所载之散员大夫。

  • 宫相都总管府

    官署名。金朝置。秩正三品。文宗至顺二年(1331),罢官相府与鹤驭司,改怯怜口钱粮总管府置,孝昭功万户都总使司,旋独立。置达鲁花赤二员,都总管一员,副达鲁花赤、同知、副总管各二员。辖织染杂造人匠都总管

  • 京尹

    京府尹之通称。南朝宋、齐、梁用以称丹阳尹,十六国北燕称昌黎尹。唐朝指东京、西京、北京等尹。宋朝用以称西京、南京、北京及开封府尹。明朝用以称顺天府、应天府尹。清指顺天府尹。官名。首都所在地区的行政长官。

  • 大论

    官名。吐蕃大相论茞别称。

  • 造舰中监

    海军同等官。北洋政府设置,其军阶为中校,掌理海军造舰事务。

  • 北洋通商大臣

    官名。简称“北洋大臣”。清朝同治九年 (1870) ,改三口通商大臣设。加钦差名义,由直隶总督兼。掌直隶、奉天、山东三省通商、交涉、海防及其它洋务。凡津海、东海、山海各关政悉统焉。官名,清朝道光年间,

  • 捐免

    清朝捐纳授官途径之一。凡官吏仕途中所应经历之试俸、历俸、实授、保举、试用、离任引见、投供、验看、迴避等项皆可捐免。康熙中准异途人员捐免保举。乾隆中定保举、试俸、考试捐免例,列入常捐、捐例限制至此废弛。

  • 库部郎官

    库部郎中、员外郎通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