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氏族

氏族

又称氏族公社,是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的基本单位。它是以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自然形成的人类共同体,内部实行禁婚(即实行外婚制),生产资料公有,集体生产,没有剥削,也没有阶级。国家就是由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经过部落联盟阶段发展而成的。大约在四千年以前,我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母系氏族公社经过长期的发展,先后进入了父系氏族公社时期,龙山文化以及和龙山文化年代相当的其他文化都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面貌。从初期母系氏族公社起,每个氏族都采用一种动物或无生物作为本氏族的徽号,也就是“图腾”(Totem),其作用在于保存具有这一名称的全体氏族成员的世系,借此把各个氏族区别开来,并常用作氏族首领的氏号,也就是最早的官称。氏族都有自己的首领,负责管理氏族的日常事务和处理偶然发生的冲突事件。他们由氏族社会民主选举产生,成年妇女和男子都可以当选。被选的是最勤劳勇敢、能力卓越、为氏族成员所爱戴的人。这些首领和一般氏族成员处于平等的地位,没有特权和私有财产,也不脱离劳动。他们是人类社会最早期的“”,是管理公共事务的公仆。氏族会议是一种原始式的民主集会,男女享有平等的投票权。这个议事会有权选举并罢免氏族首领。它议决同族人中被害者的赎款或复仇,并议决收容异族加入氏族,是氏族中的最高权力机关。大约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的夏代开始,我国的氏族解体,产生了奴隶制国家。

猜你喜欢

  • 国子监绳愆厅

    明清时国子监的内部机构。明制以监丞一人为主官,正八品,参领监务,纠惩诸生过失及廪膳不洁等失于检点之事。清沿明制,于绳愆厅设满、汉监丞各一人,正七品,掌颁定学习规制,稽察教习、学生勤惰,并分派祭孔执事官

  • 简任

    1、官制用语,即选拔任用。《后汉书·申屠刚传》:“刚每辄极谏,又数言皇太子宜时就东宫,简任贤保,以成其德。帝并不纳。”2、辛亥革命以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文官的第二等称“简任”。第一等称“特任”

  • 三十六郡

    秦初行政区划。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普遍推行郡县制,分全境为三十六郡 (包括相当于郡而不称郡的内史):内史(治理京畿附近地区,治所在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东北),辖境相当今陕西关中平原。《汉书·地理志》说:“京

  • 指典乐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为检点的属官,员额一人,官阶为职同军帅。参见“典乐”。

  • 太子少保

    官名。东宫三少之一。亦尊称“宫保”。位居太子少师、少傅下。其设置、职掌、品秩同“太子少师”。官名。掌辅佐太子。西晋曾置此官,东晋不置。北魏、北齐、隋、唐、宋、清等朝皆置。唐代少保为从二品,掌晓三师德行

  • 内阁饭银处

    清代内阁内部机构。又称饭银库,专掌饭银的收支。内阁的饭银由各省总督、巡抚及布政使咨送,以充内阁官员餐食费用。分配的数额是大学士每日银三钱,以下官员依次递减,至中书每日银六分。

  • 内坊令丞

    官名。北齐于太子家令寺置内坊令及丞,掌知閤内诸事。参见“太子典内”。

  • 司牛第巴

    唐古特官。清设于前藏,属唐古特文官。其职掌为管理牛羊厂。民国时期沿置。

  • 中御府

    官署名。即殿中省,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殿中省。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复置,秩正三品。掌皇后中宫财赋等事务,以中御卿为长官。大德四年(1300),改称中政院。官署名,汉

  • 州儒学学正

    学官名。元代州学之制,上、中州设教授一人,秩从九品,下州设学正一人,秩未入流。明清时州儒学均置学正,掌训迪生员。明制秩未入流,清制秩正八品,参见“学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