毡坊使
官名。唐置毡坊使与毯坊使,分掌毡、毯制作之事。至五代合为毡毯使,参见该条。
官名。唐置毡坊使与毯坊使,分掌毡、毯制作之事。至五代合为毡毯使,参见该条。
官名。十六国汉置。刘渊河瑞元年(309)迁都平阳,置为行政长官,刘曜光初元年(318)灭靳准,徙都长安,遂罢。
官署名。西夏中等司。
官名。北齐置,属“司农寺”,参见该条。
官署名。清置,见“大官署署正、署丞”。
居官守职。《孟子·公孙丑下》: “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
官名。元奎章阁学士院所属,为低级事务官。
官名。清末外务部榷算司长官,光绪二十七年(1901)设。掌司事。正五品,奏补。
文书名。清朝的下行文。指皇帝特降的命令或因臣僚奏请而下达宣示中外的命令,亦称“谕”,以别于对臣僚奏请而下达指示的“旨”。自雍正 (1723—1735) 以后,重要谕旨均由军机处草拟,经皇帝审定后颁发。
①捍防守御据点。北魏于各要地置,地位与州等同,以镇都大将或镇将为长官,下设副将、监军及长史、司马、录事参军等属; 不置州郡的西、北地区则兼统军政、民政; 与州郡并置地区仅掌军政,若兼所在州刺史则仍兼掌
官署名。南京临时政府设置,属外交部,以上海通商交涉使为主官。署内分厅、科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