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武汉国民政府

武汉国民政府

广州国民政府北迁武汉后的通称。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发展,设于广州的国民政府决定迁都武汉。为了及时处理有关政治、军事和外交等紧急事宜,在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十二月十二日便已先行到达武汉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和政府委员组成党政联席会议,作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和国民政府的临时代表机关。党政联席会议在次年二月二十一日宣告结束,并宣布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即日起开始办公。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三月三十日国民政府公布了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修正国民政府组织法》。根据新的规定,改组了武汉国民政府。其要点是:一、为了扩大民主,防止个人独裁,规定将国民政府委员增至二十八人,委员由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任。废除主席职位,只设常务委员五人,处理日常国务;二、将国民政府委员会开会的法定人数,由原来的全体委员过半数改为只有国民政府所在地之委员的的半数出席,即为有效;三、扩充政府行政机构,除原有外交、财政、司法、交通各部和秘书处外,又增设了劳工、农政、实业、教育、卫生五部。这时中国共产党已决定参加国民政府,改组后的国民政府委员中有共产党员二人,新增设的农政、劳工两部的部长也是由共产党员充任的。同年七月十五日,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中的右派宣布反共,九月,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

猜你喜欢

  • 祀官

    官名,泛指掌祭祀的官员。《汉书·郊祀志上》:“乃立黑帝祠,名曰北畤。有司进祠,上不亲往。悉召故秦祀官,复置太祝、太宰、如其故仪礼。”

  • 检校兵部尚书

    官名。宋有此加官,散官无职事;而地位高于正职。见《宋史·职官九·检校官》。

  • 三公曹郎中

    官名。北齐殿中尚书所属有三公曹,“掌五时读时令,诸曹囚帐,断罪,赦日建金鸡等事。”以郎中二人为主官。见《隋书·百官志中》。

  • 资德院

    官署名。明建文元年(1399)于詹事府增置,设资德一人,资善二人,赞读、赞书、著作郎各二人,掌典、籍各一人。成祖即位罢。

  • 皇太子惕隐司

    官署名。辽朝置。北面官。掌皇太子宫帐之事。

  • 归汉里君

    九真张游的封号。《后汉书·光武帝纪》:“九真徼外蛮夷张游率种人内属,封为归汉里君。”

  • 大名兵马司

    即“大名兵马指挥司”。

  • 粟石品级

    汉代以谷粟为任官的俸给,故以石数多寡来表示官级的高下。自万石、中二千石、二千石、比二千石、千石、比千石、六百石、比六百石、四百石、比四百石、三百石、比三百石、二百石、比二百石、百石以至斗食,共分十六级

  • 第三不领人庶长

    官名。北齐置。原称第三不领民庶长,唐朝人修史时避讳改。视七品。

  • 第一客

    北魏对归附其政权者的一种待遇。《魏书·毕众敬传》:“众敬弟众爱,随兄归国,以勋为第一客,赐爵巨平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