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校书

校书

官名。①唐朝中书省集贤院置,四人,正九品下,掌校理典籍、刊正错谬。宋属崇文院,神宗熙宁二年(1069)置,掌校勘书籍,备顾问。任期三年,或除馆职或升擢资任。元丰(1078—1085)改制废,②隋朝太子司经局置,员六人,从九品上。唐朝沿置,四人,正九品下,掌校刊经史。明朝为太子官属,隶詹事府司经局,秩正九品,掌校勘书籍之事。


官名。1、掌校对书籍。前汉蘭台,后汉东观,都是藏书的地方,有校书的任务,如以郎官担任,则称校书郎,如以郎中担任,则称校书郎中。到三国魏始置官,称秘书校书郎。晋和南朝无闻。北魏有正式职官集书校书郎、秘书校书郎。见《魏书·官氏志》。北齐秘书省置校书郎十二人,著作省置校书郎二人。见《隋书·百官中·秘书省》。隋朝秘书省置校书郎十二人,著作曹置秘书郎二人。见《隋书·百官下·秘书省》。唐代秘书省置校书郎十人,正九品上;著作局置校书郎二人,正九品上。见《新唐书·百官二·秘书省》。宋沿唐制,秘书省置校书郎四人。见《宋史·职官四·秘书省》。辽代秘书监有校书郎。见《辽史·百官志三·秘书省》。金代秘书监设校书郎一人,从七品,专掌校勘在监文籍。见《金史·百官二·秘书监》。元代秘书监署校书郎二人,正八品。见《元史·百官六·秘书监》。明废。参看《通典·职官八》、《续通典·职官八·秘书监》、《太平御览·职官》。

2、文学作品中的“校书”,不一定是指校书官,有时指***。《云溪友议》说:“薛涛,成都乐妓也,韦南康宠之,赠诗云: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下闭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因此,后人也称***为“校书”。

猜你喜欢

  • 采金局

    采金机构。北洋政府为解决铸币材料,于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六月设置,属财政部。依照同年八月十一日公布《财政部采金局暂行章程》规定,设总办一人,技师若干人,文牍主任和调查主任各一人。后以收效没有把握

  • 正刺

    宋朝正任刺史简称。

  • 西南面招讨司

    官署名。辽朝北面官,亦称“西南面都招讨司”、“西南路招讨司”、“西南路招讨府”。治丰州(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东),掌镇抚西京道西部。统领丰、云内、宁边、东胜、金肃等州、河清军及涅刺、乌古涅刺、涅刺越兀、梅

  • 总督仓场侍郎

    官名。清朝户部仓场衙门之主官。又称仓场总督、仓场侍郎。顺治元年(1644)仿明制置,设汉总督仓场侍郎一人。康熙十八年(1679)定满、汉侍郎各一人。掌理漕粮之积储及北运河运粮事务。下设笔帖式、经承、门

  • 观文殿学士

    官名。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改紫宸殿学士置。除特恩外,非曾任执政者不除。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定为正三品。掌出入侍从,以备顾问。官名。观文殿本为隋炀帝时殿名。宋初为文明殿学士,庆历

  • 安抚使司

    官署名。辽朝南面边防官有易州飞狐招安使司,圣宗统和二十三年(1005)改安抚使司。清朝于云南、四川、湖广等地设为土官衙署,属武职从五品衙门,以少数民族首领任安抚使,管理辖区政务及土兵之事,受地方督抚节

  • 尚舍局

    官署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 改门下省殿内局置,隶殿内省,置奉御二员、直长八员。唐朝殿中省置,有奉御二员、直长六员,掌殿庭祭祀张设、汤沐、灯烛、汛扫,皇帝行幸,则设三部帐幕;其外,则蔽以排城; 大

  • 司羊丞

    官名。北齐置。见“司羊署”。

  • 讲《春秋》祭酒

    学官名,王莽置,位上卿,掌讲授《春秋》。见《汉书·王莽传中》。参看“讲书祭酒”条。

  • 典属国下大夫

    官名。北魏置,掌管与少数民族交往的事务。《魏书·崔挺传》:“(挺)拜中书博士,转中书侍郎”,“转登闻令,迁典属国下大夫。”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职员令未载。参见“典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