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提点

提点

官名。宋朝始置。初为差遣名目,如提点五房公事、提点仓场所等。又置为宫观道教官。辽朝置,为内局库官。金朝沿置,并置为教坊司长官,掌殿廷音乐。元朝沿置为内局库官。明仅置为道教官。神乐观提点掌教习乐舞生,以备祭祀舞乐,隶太常寺; 太和山(武当山)提点掌钤束道士,隶道录司。清置神乐观提点。乾隆八年(1743)改观为所,十三年改所为署,改提点为署正。


官名,辽代内省内藏库置提点,为内藏库长官。见《辽史·百官志·三内省》。金代提点更多,多数正五品,少数从五品,皆为该单位长官:宫籍监提点,掌内外监户及地土钱帛小大差发;近侍局提点,掌侍从,承敕令,转进奏帖;器物局提点,掌进御器械鞍辔诸物;尚厩局提点,掌御马调习牧养,以奉其事;鹰坊提点,掌调养鹰鹘、“海东青”之类;武器署、尚衣局、仪鸾局、尚食局、尚药局、太医院、御药院、教坊、宫闱局等皆置提点,均为该单位长官。见《金史·百官二》。元代宣徽院所属大都尚饮局、大都尚醒局、上都尚局、尚食局、沙糖局、永备仓等皆置提点,从五品。见《元史·百官三》。明代道录司有神乐观提点一人,正六品,掌乐舞,太和山(即武当山)提点,掌管道士。见《明史·职官三·道录司》。

猜你喜欢

  • 管河主事

    官名。据《明会典》记载,明代于山东以主事与郎中、副使分掌河帑出纳。

  • 正员郎

    即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编制以内的散骑侍郎,系与员外散骑侍郎相对而言。参见“散骑侍郎”。汉代散骑侍郎的别称。《通典·职官四·历代郎官》:“天监三年复置侍郎,视通直郎。”注:“今人或谓前代正员郎即令尚书郎

  • 左计使

    官名。宋太宗淳化四年(993)置,掌京东诸道财计之事。五年罢。官名。见“总计使”。

  • 和籴场

    官署名。南宋置,属司农寺,掌行在临安府和籴事务,设监官、监门官等。

  • 别兵

    官名。魏设五兵尚书,掌管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别兵为五兵尚书之一,掌管胡骑、越骑等。后来晋和除北周北魏外的南北朝都沿用此制。参看《宋书·百官志》和《通典·职官》。

  • 右昭仪

    妃嫔号。北魏太武帝时置,孝文帝改定内官后,在皇后之下,位视大司马。北齐武成帝河清(562—565)新令,位比丞相。后主武平五年(574)置左、右娥英后,降为比二大夫。

  • 京畿警备司令

    官名。北洋政府设置,见“京畿卫戍司令部”。

  • 私府丞

    官名。秦置,属詹事。西汉沿置,为私府长副职。成帝鸿嘉三年(前18)因詹事省,并属大长秋。官名,秦汉皆置,为皇后属官,掌佐令主中宫币帛钱财等。参看“私府令”条。

  • 副詹事

    官名。明初太子东宫职官。以勋旧大臣兼领其事,佐左、右詹事掌辅导太子。洪武二十五年(1392)改名少詹事,定正四品。

  • 八府

    官名合称。元朝中书省以右、左丞相各一员,平章政事二员,右、左丞各一员,参政二员,共八员宰执,合称为八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