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阴阳学正术
阴阳学教官名。明清时设于府阴阳学,明制秩从九品,清制未入流。参见“阴阳学”。
阴阳学教官名。明清时设于府阴阳学,明制秩从九品,清制未入流。参见“阴阳学”。
官名,北洋政府设置,见“乌里雅苏台参赞”。
官名。唐德宗贞元二年(786) 置为左卫长官,位大将军上,置一人,从二品,掌宫禁宿卫,总制五府及外府。宋朝为环卫官,无定员,无职掌,多以宗室为之,亦为武臣赠典。神宗元丰(1078—1086) 改制前为
官名。《周礼》无此官。北齐鸿胪寺统典寺署,有僧祗部丞。北周于春官府礼部下大夫之下置司寂上士,正三命;司寂中士,正二命。掌法门之政。
汉朝列侯食邑。东汉又有县侯、乡侯、都亭侯、亭侯。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侯国大者置相一人。西汉有行人、洗马、门大夫等五官,其家臣置家丞、庶子各一人,使理家事。东汉不满千户不置家丞,又悉省行人、洗马、门
官署名。金朝置。属太常寺。掌武成王庙春秋祀享。章宗泰和六年(1206)始建武成王庙,七年以金功臣配祀,大安元年(1209)置署。设令、丞领署事,秩从六品、从七品,由郊社署令、丞兼任。官署名,金朝置。掌
封爵名,也写作帅众王。前后汉时少数民族的首领,如羌、乌桓、鲜卑等,封为率众王,职权待遇比郡县。《后汉书·百官志》:“四夷国王、率众王、归义侯、邑君、邑长,皆有丞,比郡县。”
公府僚属名。东晋南朝置。《通典·职官三》: 丞相、相国府“又有参军督护、东曹督护,二督护江左置”。南朝梁诸公府置,位流外五班、四班不等。
库部郎中、员外郎通称。
官名。西晋置,安南将军资深者得为此职,职掌同安南将军。二品,禄赐与“特进”同。历代皆不常置。南朝宋二品,梁、陈时皆较安南将军进一阶。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二品上,北魏时还曾任仇池氐杨集始为
官名。见“左右虎贲率上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