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平准令

平准令

官名。汉武帝元封元年 (前110) ,桑弘羊为治粟都尉,领大农,置大农部丞数十人,分部主郡国,置平准于京师。受天下委输,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使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而物价得平。其后,赵广汉以廉洁举茂材,为平准令。东汉置一人,秩六百石,隶大司农,掌知物价,主练染,作采色。和帝时,改中准令。晋复旧称,隶少府。南朝宋避顺帝刘准名讳,改染署令。南齐复为平准令。北齐置为司农寺平准署长官,六品下。隋初沿置,员二人,正八品; 炀帝大业三年 (607) 改隶太府寺,升正六品。唐沿置,从七品下。掌供官市易之事,凡百司不用之物及没官之物,则以时出卖。


官名,汉置,掌平准物价等事,俸六百石。《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治粟内史……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司农,属官有太仓、均输、平准、都内、籍田五令丞。”《史记·平准书》索隐:“大司农属官有平准令丞者,以均天下郡国转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

平准令除掌知物贾外,还主练染,作采色。有丞一人,属吏一百九十人。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后汉书·百官志三·大司农》。其后,魏晋沿置,属少府。南朝宋时平准令只掌染事。唐朝平准令掌供官市易。见《旧唐书·职官三·太府寺》。

猜你喜欢

  • 上都金银器盒局

    官署名。秩从六品,设于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隶诸路金玉人匠总管府,掌上都金银器皿制造。置大使、副使各一员。

  • 皮室军详稳司

    军事机关名,指挥机关。辽皇帝的心腹军名皮室军,分左右南北四部,各置详稳司。见《辽史·百官志二》。

  • 司要下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秋官府司要司长官,下设小司要上士以佐其职,领司烜中士、伊耆氏中士等官属。正四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官名。《周礼》无此官,北周于秋官府置司要下大夫,正

  • 鼓吹丞

    官名。两晋南北朝至唐为鼓吹署次官。隋朝正九品,唐朝从八品下,皆置二员。辽朝为南面朝官。参见“鼓吹署”。

  • 园陵啬夫

    官名。掌管帝王园陵。《后汉书·城阳恭王祉传》: “立考侯、康侯庙,比园陵,置啬夫。”李贤注: “啬夫本乡官,主知赋役多少,平其差品。园陵置之,知祭祀、征求诸事。”官名,汉置,为王侯属官,掌祭祀征求。《

  • 群官

    官名。明朝太仆寺分置各牧监,监下辖诸群之官,掌牧养马匹之事,以备军需。初,群设群长一人,群副二人。洪武二十二年(1389)革群副,后又革群长。

  • 广文博士

    官名。唐玄宗天宝九载(750)置于广文馆,员四人,领国子监习进士业学生。宋初仅存空名,未尝除授。神宗元丰 (1078—1085)改制,废其空名。

  • 典牧署令丞

    官名。隋太仆寺有典牧署,置令及丞。唐沿置,令二人,丞四人,掌诸牧杂畜给纳及酥酪脯腊之事。所属有府、史、监事、典事、主酪等员。

  • 海口侍卫

    即“镇守海口屯储亲军都指挥使司”。

  • 墩官

    官名统称。辽官排班,有高墩、矮墩、方墩之分,大丞相至阿扎割只为墩官。其礼仪、丧葬、政治地位及服饰,皆有区别。具体内容,史籍记载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