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师氏下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 置,北周沿置。地官府师氏司次官,佐师氏中大夫用前代美善之事晓谕帝王,使其行善道,并教育太子以下的王公子弟。周武帝建德二年 (573) 省六府诸司中大夫,遂为师氏司长官,称师氏下大夫。宣帝即位,复置中大夫后,仍为次官。正四命。隋文帝开皇元年 (581)罢。
官名。北周地官府所属,为师氏中大夫的副职,正四命。任此职者见《周书·元伟传》:“六官建,拜师氏下大夫。世宗初,拜师氏中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 置,北周沿置。地官府师氏司次官,佐师氏中大夫用前代美善之事晓谕帝王,使其行善道,并教育太子以下的王公子弟。周武帝建德二年 (573) 省六府诸司中大夫,遂为师氏司长官,称师氏下大夫。宣帝即位,复置中大夫后,仍为次官。正四命。隋文帝开皇元年 (581)罢。
官名。北周地官府所属,为师氏中大夫的副职,正四命。任此职者见《周书·元伟传》:“六官建,拜师氏下大夫。世宗初,拜师氏中大夫”。
官名。清朝派驻科布多之军政长官。乾隆二十六年 (1761) 设,统掌外蒙古杜尔伯特、辉特、新土尔扈特、新和硕特、札哈沁、明阿特、额鲁特以及阿尔泰乌梁海等八部之官族、军务、财赋、刑罚等项事务。下设办事大
官名。北魏置。孝文帝太和(477—499)中高道悦自治书侍御史迁此。太和十七年定为四品上,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时,未见。
官名。西魏、北周夏官府左武伯中大夫左游击率上士佐官,正二命。
官署名。辽朝弘义宫所属机构。掌弘义宫马群畜养蕃息之事。置侍中、敞史等职。
元朝对“阉人”和“宦者”的别称。指宦者、宦官。元张昱《宫中词十八》:“近前火者催何急,惟恐君王怪到迟。”
官名。南朝梁、陈置。见“纸官令”。
官名。秦朝始置,汉因之。晋置二人,南朝宋、齐沿置。梁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位三班,陈因之。北朝北齐亦置,隋置二人。唐高祖武德(618—626)中沿置二人,正八品。太宗贞观(627—649)中减一人
官署名。宋朝兵部所属机构,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置,职掌不详。
官名。太平天国军中给事官。见“军中典官”。官名。太平天国设置,为天王府与东、北、翼三王府的属官,分别称为典天炮、典东炮、典北炮、典翼炮。
官署名。渤海国置,有监、少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