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孔目

孔目

官吏名。唐朝始置。诸府州及方镇皆置孔目院,设都孔目一员,下设孔目若干,掌文书簿籍或财计出纳之事。因军府细事皆经其手,一孔一目无不综理,故名。玄宗开元五年(717)集贤书院曾置,员一人; 左右神策军亦各置二员。太常寺、宗正寺等亦置。宋朝置为吏员。学士院、三司、开封府、殿前司、马步军司、崇文院、三馆均设,掌稽核文簿。金朝设于司、府等官署。地位高于一般吏人,掌呈覆纠正本案文书之事。明朝置为翰林院首领官,不入流。掌传达、文移、会计、簿书之事。建文(1399—1402)中曾改典簿,成祖即位,复旧制。清置于翰林院下典簿厅。顺治元年(1644)置汉员一名。十五年定满、汉各一名。满员从九品,汉员未入流。与典簿共掌章奏文移。


官名。掌管文书档案、收贮图书等事。孔目,原指档案目录。后来便作为掌文书的吏员名称。《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十年载胡三省注:“孔目官,衙前吏职也,唐世始有此名,言凡使司之事,一孔一目皆须经由其手也。”唐代集贤殿有孔目官,地方藩镇也有孔目官。见《新唐书·百官二·集贤殿书院》等。宋朝内外衙署多设此官,掌检点文字等。明代翰林院设此官,清因之。

猜你喜欢

  • 阴室丞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增置,隶太常寺太庙署,守视阴室。官名。隋太庙署置阴室丞,掌守护阴室。

  • 贵州清吏司郎中

    官名。简称贵州司郎中。① 明清户部贵州清吏司之主官。掌司事。明永乐十八年(1420)设一人,宣德(1426—1435)中增设二人,南京户部贵州清吏司亦设一人,皆正五品。清顺治元年(1644)沿设,汉郎

  • 殿中武贲

    见“殿中虎贲”。

  • 浆人

    官名。《周礼》天官之属。一说周朝置。宦官之一。周王所需水、浆、醴、凉、医酏六种饮料的供应。《周礼·天官》:“浆人,奄五人。女浆十有五人,爰百有五十人”,“掌共王之六饮,水、浆、醴、凉、医、酏、入于酒府

  • 虎牙都尉

    官名,又名京兆虎牙都尉,居长安,掌驻军守护三辅陵园。《后汉书·百官志》:“安帝以羌犯法,三辅有陵园之守,乃复置右扶风都尉,京兆虎牙都尉。”

  • 典钟表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为天朝典官,掌修理钟表。员额二十人,官阶为职同监军。

  • 保顺大夫

    金、元太医阶官名,金二十五阶之第九阶,秩从五品下。元十五阶之第五阶,秩从四品。官名,也是官阶名。金朝的太医官,自从四品始,以下分为(二)十五阶。从五品下,称保顺大夫。见《金史·百官一》。

  • 左右遂伯中大夫

    官名。北周依《周礼》置,为地官府所属,正五命。任左遂伯中大夫者,见《周书·赫连达传》:“六官建,授左遂伯,出为陇州刺史。”亦有不分左右的,《周书·儒林·乐逊传》:“保定二年(公元562年)迁遂伯中大夫

  • 国信所

    官署名。北宋真宗景德四年 (1007) 置,全称为管勾往来国信所。掌接待契丹使臣及遣使契丹之事。设管勾官二人,以内侍都知押班充任。南宋避高宗赵构名讳,改称主管往来国信所,以内侍都知押班为主管官。掌接待

  • 钱粮处

    官署名。清朝国子监所属办事机构之一。掌学堂经费的关领支销事务。无专员管理,例由堂官指派厅员二人,助教二人掌管。发放监生的膏火银,奖赏银、賙助银等。光绪三十一年 (1902) 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