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奏折

奏折

文书名。上行文。又称奏帖、折子。清朝中、后期高级职官向皇帝奏事时广泛使用的一种重要文书。始行于康熙二、三十年代(或云创行于顺治时)。当时皇帝为准确了解下情,特命个别亲近臣僚用密折奏事,附于请安折内,专差送京,皇帝亲自拆阅批示。康熙五十年代以后,使用渐广。雍正(1723—1735)时开始普遍使用。至光绪二十七年(1901)改题为奏,废止题本后,遂成为唯一的奏陈文书。定制,在京文职京堂以上、武职副都统以上,在外文职布按二司以上、武职总兵以上、驻防总管城守尉以上,以及科道官等,均有递折之权。所上之折或及专差,或通过驿递直接送达宫廷,经奏事处呈进,皇帝亲自处理批示。凡经朱批之折,均发交原奏人执行,完毕后必须定期缴回内廷保存,同时,军机处均录副,以备发抄和存档。录副奏折每半月一包,是为“月折包”。少数奏折因事涉机密,或因内容系风闻无据,或因具奏人请求,皇帝不做批示,而留存宫中,谓之“留中”。留中折不录副,不发抄,过后以原折(一般裁去具奏人衔名)交军机处与录副奏折一起存档。

猜你喜欢

  • 国舅本族小将军

    官名。见“国舅乙室已大翁帐详稳司”。

  • 尸官

    食其禄而不尽其职的官。《后汉书·梁统传》:“永言终制,未解尸官之尤。”

  • 永宁宫

    宫名,三国魏明帝郭皇后居此宫,故为之代称。《三国志·魏书·后妃传·明元郭皇后》:“明帝即位,甚见爱幸,拜为夫人……帝疾困,遂立为皇后。齐王即位,尊后为皇太后,称永宁宫。”

  • 河标副将

    官名。清代河道总督所辖绿营兵称河标,其统率之将官为河标副将。见《历代职官表·河道各官》,参看“河道总督”条。

  • 典燕舆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属燕王府,员额一人,官阶为职同监军。参见“典舆”。

  • 招讨副使

    官名。见“招讨使司”。

  • 洞主

    宋以后书院多设在山林名胜之地,故称书院的主持人为山长,又南唐时始设白鹿洞书院,主持人称洞主;后亦泛称书院的主持人。

  • 大考

    清朝吏部之铨选制度。即通过考试对翰、詹官员进行考核以定升降之方法。始于乾隆二年(1737)。凡翰林院侍读学士以下至编修、检讨,詹事府少詹事以下至中允、赞善,每十年左右由皇帝特旨考试,并由皇帝亲自出题,

  • 经济特科

    科举制科之一。清代设置,属经济类科目。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 诏举, 试以策论。取中二十五人,均加升用。

  • 书手

    吏员名。宋初置于州、县,见“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