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太子中舍人

太子中舍人

东宫属官。亦简称太子中舍、中舍人、中舍。秦、汉有太子舍人,在东宫更直宿卫,西晋武帝咸宁四年(278),置中舍人四员,六品,选舍人中才学俱佳者为之,与太子中庶子共掌东宫文翰,侍从规谏太子,纠正违阙,傧相威仪,综典奏事文书,监督医药,检奏更直名册,职如黄门侍郎。位在太子中庶子下、洗马上。东晋南北朝沿置。宋六品,梁八班,陈五品、六百石。梁、陈又以功高者一人与中庶子祭酒共掌其署禁令。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 定为四品中,二十三年改五品上。北齐隶太子门下坊,五品。隋朝改名“太子内舍人”,炀帝时减为二员,佐太子左庶子领太子门下坊。唐复旧名,改隶典书坊,佐太子右庶子侍从、献纳、启奏,职如中书侍郎,正五品下。高宗永徽元年(650)改名太子内舍人,旋复故。龙朔二年(662) 改典书坊为右春坊,太子中舍人为太子右赞善大夫。咸亨元年(670) 复名太子中舍人。北宋初为五品寄禄官,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始为职事官,从七品。南宋员二人。辽朝南面官亦有之。


官名。晋咸宁初置中舍人四人,以舍人才学美者为之,与中庶子共掌文翰,位在中庶子下,洗马之上。南朝宋齐梁陈沿置,功高者一人与中庶子祭酒共掌其坊之禁令。北魏、北齐沿置。隋称内舍人,唐称中舍人,掌侍从令书奏疏通判判事,拟中书侍郎。也称太子中书舍人。见《通典·职官十二·太子庶子·中舍人》。辽代也设此官,属右春坊。见《辽史·百官志三》。

猜你喜欢

  • 交涉员

    官名。北洋政府时期因办理与外国交涉事务的需要,於各省省会设有“特派交涉员”,由外交部特派,承外交总长之命办理全省外交行政事务;各通商大埠,亦分设交涉员,称为“外交部某省某埠交涉员”。特派交涉员与各埠交

  • 判四方馆事

    官名。宋置,见“四方馆”。

  • 乐探

    教坊司所属小吏,掌管僧道官妓。关汉卿《谢天香·楔子》:“小人张千,在这开封府做着个乐探执事,我管的是那僧尼道俗,乐人迎新送旧都是小孩该管。”宋、元皆置教坊。见《宋史·职官四·太常寺·教坊》、《元史·百

  • 州长中士

    官名。西魏、北周地官府民部中大夫州长上士佐官,正二命。

  • 巡河提领所

    官署名。元置,属工部。掌巡视黄河之事。设提领二人,副提领一人。

  • 国司马

    周朝大司马所属小司马、军司马、舆司马等各级军事长官统称。《周礼·夏官·都司马》: “以国法掌其政学,以听国司马。”郑玄注: “国司马,大司马之属皆是。”

  • 无难士

    卫士名,三国吴置,隶属无难督,掌护卫皇帝。

  • 捉曹主簿

    官名。十六国西凉置。阿斯塔那一号墓出土文书九《捉曹残文书》: “捉曹主簿仙。”(《吐鲁番出土文书》第一册)

  • 上光禄大夫

    官名。十六国前赵置,拜卜泰为之,仪同三司,领太子太傅。后赵石虎建武(335—348)中复置,位在左、右光禄大夫之上。参见“光禄大夫”。

  • 大理分院

    官署名。清末大理院分设机构。宣统二年(1910)颁《法院编制法》,规定距较远或交通不便之省份得于高审厅内设大理分院。次年,大理院奏请于甘肃、四川、云南、广东四省筹设,辖地如总督。未及成立,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