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尚酝局提点
官名。元中统四年(公元1263年)置御酒库,属光禄寺。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改为尚酝局,秩从五品,掌酝造诸王百官酒醴。设提点一人为主官,下设大使一人,副使二人,直长一人。
官名。元中统四年(公元1263年)置御酒库,属光禄寺。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改为尚酝局,秩从五品,掌酝造诸王百官酒醴。设提点一人为主官,下设大使一人,副使二人,直长一人。
医官名。晋朝置。银印青绶。与“太医都尉”有别。参见“殿中太医”。
官名。北齐置。详见“左牝署”。
部落长。唐吴兢《贞观政要九·安边》:“酋长悉授大官,禄厚位尊。”
官名。汉置,廱厨指设在雍县之厨,属右扶风。《汉书·百官公卿表》记廱厨置长及丞,为掌供厨食之官。在廱厨长之下,各县均设有供厨,金文作共厨,出土的有好畤共厨鼎(见《阮氏积古斋钟鼎款识》卷九)、美阳共厨鼎、
见“都史”。
官名。契丹北面官,掌北面官审讯犯人之事。
即“太子中舍人”。
乡吏名。汉代居延边塞,里有门亭,设门亭长,掌守护里门,监视出入。
官署名。清朝刑部所属十八清吏司之一。简称安徽司。雍正十二年(1734),分江南清吏司设。掌核安徽刑名,兼办镶红旗、宣武门文移。设郎中,满、汉各一人; 员外郎,满、汉各一人; 主事,满、汉各一人; 经承
官名。北魏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五品下,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