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外史下大夫

外史下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仿《周礼》外史置,北周沿置。春官府外史司长官,掌纪录君王言行,以为国志(即起居注),兼掌书籍。下设外史上士以佐其职,领著作上士、校书下士等官属。正四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


官名。《周礼》春官之属有外史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六人,掌书写下达畿外诸臣的王命,保藏副本,并掌理四方邦国的史记、三皇五帝的典籍。并把古书的目录布告四方。北齐仿《周礼》于春官府置外史下大夫,《周礼》外史的书写外令的职掌在北周已并入内史,故《唐六典·秘书监》说:“后周春官府置外史下大夫,掌书籍,此秘书监之任也。”任此职者见《周书·艺术·黎景熙传》:“武成末,迁外史下大夫。天和三年(公元568年),进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后以疾卒。”副职为外史上士,正三命;所属有著作上士、中士,校书下士。参见“秘书监”。

猜你喜欢

  • 试用

    官员在正式任命前先试用,看能否胜任此职,叫“试用”。《汉书·东方朔传》:“朔上书陈农战强国之计,因自讼独不得大官,欲求试用。”《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出师表》:“将军何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

  • 科布多佐理专员

    官名,北洋政府设置,见“乌里雅苏台佐理专员。”

  • 判都官事

    官名。北宋前期置,员一人,以无职事朝官充任,无职掌。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都官司复置郎中、员外郎,遂罢。

  • 方略馆

    官署名。清朝军机处所属之机构。掌修方略。初为特开之馆,乾隆十四年 (1749) ,以金川奏凯,获准开馆,以后遂为常开之馆。馆在隆宗门外咸安宫之左。设总裁无定员,以军机大臣兼充。下有提调,满、汉各二人;

  • 巡段江工司

    海关海事部巡工科洋员。地位次于巡江工司。见“海事部”。

  • 承委

    官名。太平天国后期设置,统军诸王及天将、朝将的属下均有左右承委。太平天国文书《去文底簿》记有“禀项天豫任三百九十天将右二承委傅盟兄为贺中秋节事”;《太平天国伪官执照及伪印清册》记有“永忠天将右四承委、

  • 官署通称,即分科办事机构。战国时秦国郡县所属职事部门泛称曹。《睡虎地秦墓竹简 ·语书》:“发书,移书曹,曹莫受,以告府,府令曹画之。其画最多者,当居曹奏令、丞”。汉朝自公、卿至郡县皆分曹治事。主管者正

  • 护蛮越校尉

    官名。北魏置,掌管南方边境少数民族事务。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 定为三品下,二十三年改为从三品。北齐沿置,从三品。

  • 大行台尚书省

    参见“大行台”。

  • 尚宝司卿

    官名。明朝尚宝司长官。定制一人,正五品,掌宝玺、符牌、印章之事。初以侍从儒臣、勋卫领之,其后多以恩荫寄禄,遂无定员。官名。明太祖初,设符玺郎,秩正七品。吴元年(公元1367年)改尚宝司卿,秩正五品,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