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司州

司州

掌统近畿诸郡的政区名。西汉置司隶校尉,察举京师官民及附近各郡一切犯法者,自东汉开始,渐变为京畿的督察官,统河东河南、河内、右扶风、左冯翊、京兆、弘农七郡。三国魏建都洛阳,以三河、弘农为司隶校尉所部,号称司州,而以三辅入于雍州。西晋始正式定名为司州,仍以司隶校尉为长官。南渡后废司隶校尉官,以近畿诸郡为扬州,而扬州刺史实际上相当于司隶校尉的职任。南朝诸代沿置。又东晋曾先后于各地侨置司州,南朝宋一度收复河南,亦置司州,治所在虎牢,后为北魏占领,则仅是作为西晋司州的沿置,并不是东晋与南朝的畿辅地区。北魏初都平城,亦置司州以统近畿诸郡。太和中迁都洛阳,遂改司州为恒州。洛阳旧置洛州,北魏迁都洛阳后,改洛州为司州。东魏天平初迁都于邺,复以司州为洛州,邺旧置相州,至是改为司州。北齐沿置。北周灭北齐,改司州为相州。北周与隋唐建都长安,近畿不称司州而称雍州,故其时雍州亦属司州的性质。

猜你喜欢

  • 黄閤主簿

    官名。据《后汉书·百官一》记载,东汉太尉属官有黄閤主簿,省录府内众事。

  • 宗室将军

    官名。金世宗时于上京、淑温特二地置,属大宗正府,秩正七品,管理当地居住的宗室人户。《金史·宗亨传》记其为“淑温特宗室将军”。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改称司属。参见“司属令丞”。

  • 察长吏八条

    晋代监察官吏的八种规定。泰始四年(公元268年)武帝颁布《察长吏八条》,其具体内容据《晋书·武帝纪》记载,分为“能否十条”和“长吏八察,”能否十条为:“田畴辟,生业修,礼教设,禁令行,则长吏之能也;人

  • 颉利发

    官名。突厥阿史那氏别部大臣之一,世袭其官而无员限。

  • 同知点检司事

    武官名。辽置,为殿前都点检的佐官,位在副点检之下。参见“殿前都点检司”。

  • 中书省直省舍人

    官名。元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置,员额二人,后增至三十三人,掌奏事给使差遣之役。

  • 茭?库丞

    官名。 南朝梁置, 流外三品蕴位。

  • 禁锢

    亦作禁固,禁止担任官职。被禁锢者或因犯罪,或因社会地位低贱,以及其它政治原因,终身禁止担任官职,非有诏令特许不得解除。西汉文帝时,贾人)赘婿及吏坐赃者皆禁锢不得为吏。东汉安帝为严惩赃吏,遂增锢二世。永

  • 官名。辅佐官统称。战国时县丞省称丞,为县令副职。汉朝沿用为各官署长官副佐的统称。自中央至郡县均有丞。中央各官署有令、丞,长、丞; 郡有郡丞、县有县丞,其官秩自千石至三百石不等。魏晋南北朝诸卿、诸署令、

  • 随营千总

    见“千总”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