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京官

京官

一般对在京都中央各衙门任职官员的统称。以别于地方官及差遣出外之官,故名。《北齐书·崔劼传》: “世门之胄, 多处京官, 而㧑二子拱、 㧑并为外任。”唐朝又称“京职事官”,指三公及省、台、寺、监、诸王、东宫、王府与公主邑司官等。宋朝在京文武高级官员无职事者每日参见皇帝,为“常参官”,亦称“朝官”,其非常参者为京官。明朝南、北两京各衙门之官员均称为京官,包括中央各机构及顺天府、应天府的官员。清制,中央各衙门官员称京官。


一般称在京城做官的、中央系统的官员为京官。但也有不这样的,如宋朝,以不参加常朝的、职位较低的称京官,而参加常朝的、职位较高的称“升朝官”。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唐自相辅以下皆谓之京官;宋以常参官预朝谒者谓之升朝官,而未预者曰京官。”

猜你喜欢

  • 司社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春官府典祀中大夫司社中士佐官,正一命。

  • 主者

    部门的负责人,专掌某事的官员。《史记·陈丞相世家》:“(文帝)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上亦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

  • 判南京留司御史台事

    官名。北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于陪都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置南京留司御史台。后置判台事,以三品以上官充任。不及三品者,为权判或管勾。

  • 左领左右府将军

    官名。隋朝左领左右府次官,置二员,从三品,佐大将军掌领侍卫左右,供御兵仗,炀帝大业三年(607)罢。

  • 右街道录院

    见“道录院”。

  • 内十三衙门

    见“十三衙门”。

  • 入内内侍省都都知

    宦官名。宋朝置,为最高内侍职,掌禁中供奉之事。神宗时定为从五品。

  • 警察厅

    官署名。民国置,掌管地方治安工作。其类型有三:一是京师警察厅,掌管京城及郊区的地方警察行政事务,直属内务总长,设总监一人,掌管厅务;二是地方警察厅,设于各省会或商埠,管理该省该埠的警察行政事务,属于该

  • 武举试法

    宋朝武举考试制度之一。神宗熙宁(1068—1077)中修定。该法规定: 凡武举,始试兵书墨义及对策于秘阁,武艺则试于殿前司,及殿试,则又试骑射及策。武艺、策皆优者授右班殿直,武艺次优授三班奉职,又次授

  • 武信佐郎

    散阶称号。清朝乾隆二十年(1755),改忠显校尉置,为武职中属绿营者从六品之封赠。三十二年,属八旗者从六品亦封此。五十一年,改为武略佐骑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