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阳朔县

阳朔县

隋开皇十年(590)置,属桂州。治所在今广西阳朔县东北二十五里官厅。《元和志》卷37阳朔县:“取阳朔山为名。”大业初属始安郡。唐武德初属桂州,元和、宝历间移治今阳朔县。南宋属静江府。元属静江路。明属桂林府。民国初属广西桂林道。1928年直属广西省。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漓江中、下游。属桂林市。面积 1428 平方千米。人口29.9万。辖6镇、3乡。县人民政府驻阳朔镇。以境内“羊角山”谐音“阳朔”得名。《元和郡县志》:阳朔县“取阳朔山为名”。西汉为始安县地。三国吴置尚安县,属始安郡。西晋改尚安县为熙平县。南朝齐后废。隋开皇十年(590年)置阳朔县,故治在今县东北官厅。唐移今治,属桂州。宋属静江府。元属静江路。明、清属桂林府。1913年属漓江道。1914年属桂林道。1926年废道属广西省。1949年属桂林专区。1971年属桂林地区。1981年属桂林市。处漓江岩溶峰林槽谷区。东北、西南两部地势较高,最高峰嵩坪龙,海拔 1701 米。中部宽阔地带,为岩溶石山、谷地及低丘。漓江贯穿南北,山水景色秀丽。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以稻、甘蔗、花生、苎麻为主,还有沙田柚、金橘、板栗、柿子等果品。矿产有铅、锌、铜、重晶石、大理石、石灰石等。工业有制糖、罐头、果脯、造纸、酿造、工艺美术、农机等。321国道经此,漓江水运通桂林、平乐等。境内山清水秀,是桂林旅游胜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景区有杨堤、兴坪、城关、福利、高田景区。


猜你喜欢

  • 银州关

    在今陕西横山县东。《方舆纪要》 卷57米脂县: 银州关在 “县西九十里。上有古城,亦曰银城关。成化七年,余子俊言,延绥西路旧守土门、太兔鹘等堡,并未守铁鞭、锁地、五谷、黑城子、银城关等城,俱宋时防守夏

  • 榃滨墟

    即今广东罗定市西北榃滨镇。明万历中于此筑夜护城。清雍正十 一年 (1733) 于此置夜护巡司。

  • 广雅书院

    在今广东广州市西村。由两广总督张之洞倡办。清光绪十四年(1888)建成。1901年改为两广大学堂,1903年改为两广高等学堂,后又改为广雅中学。书院由于历经兵燹,绝大多数建筑及文物已荡然无存。今仅存山

  • 沙湾塘

    在今四川雷波县西南安寨坪。产铝。清道光中曾开采。后废。同治十二年(1873)复采,无成而止。

  • 京水县

    唐置,属抚水羁縻州。治所在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北。后废。古县名。唐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北中州中里西北。属黔州所领羁縻抚水州。北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改名长宁县。

  • 捣石村

    在今江西永新县北。《清一统志·吉安府二》: 捣石村 “在永新县北四十里平原村。《安成记》,石广四尺,长倍之,其色莹黛。颜鲁公为吉州司马,行部至此,抚石而憩。叩之,其声清越,谓可捣衣。今更千年,土花不蚀

  • 锡伯河口卡伦

    清置,属三姓副都统。在今黑龙江通河县东北西北河口注入松花江附近。因河得名。

  • 永济渠

    ①隋大业四年(608)开凿。《隋书·炀帝纪》:“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治所在蓟县,今北京城西南)。”长二千余里。故道自今河南武陟县沁水东岸至卫辉市一段用沁水支流,

  • 勐 (猛) 董

    即今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城勐董镇。清代属镇边厅,后于此置勐角董土千总。傣语 “勐”为地方,“董” 为集中,意即集中的地方。

  • 白水江

    ①即今四川广元市西之白龙江,为嘉陵江支流。《汉书·地理志》 广汉郡甸氐道:“白水出徼外,东至葭明入汉”。《水经·漾水注》:“白水西北出于临洮县西南西倾山。……东南于吐费城南,东南流注汉水。”《元史·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