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零口
即泠口。在今湖北蕲春县西南蕲州镇东南。《水经·江水注》: “江水又东,得铜零口,江浦也。” 《资治通鉴》: 晋建兴元年 (313),杜弢 “退保泠口”。胡三省注谓泠口应为铜零口。
即泠口。在今湖北蕲春县西南蕲州镇东南。《水经·江水注》: “江水又东,得铜零口,江浦也。” 《资治通鉴》: 晋建兴元年 (313),杜弢 “退保泠口”。胡三省注谓泠口应为铜零口。
①东魏武定七年 (549) 置,属淮阳郡。治所在今江苏淮阴县境。后废。②北周改睢陵县置,为济阴郡治。治所在今安徽明光市东北六十里女山湖镇 (原名旧县)。隋大业初改为化明县。唐武德七年 (624) 复名
在今广东罗定市东南。《方舆纪要》 卷101罗定州: 铁场营 “在州东南百里。又东南十五里有惠鸡营,俱嘉靖二十三年设”。
唐武德四年(621)置,属营州。治所在今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西南。以阳华岩为名。后属道州。文明元年(684)改为云溪县。神龙元年(705)复名江华县,迁治今江华瑶族自治县(沱江镇)东南十里。元属道州路。
在今山西运城市西南解州镇西关。《清一统志·解州直隶州》 载: 关帝庙 “在州城西门外百步,南面条山,北背硝池,创自陈隋,宋大中祥符时重建,金、元屡修。明万历中,敕庙名英烈。本朝顺治九年,敕封忠义神武关
南朝梁武帝时置,属南梁北巴州。治所在今四川阆中市东北。一说在今苍溪县东北元坝镇。辖境相当今四川阆中、苍溪等市县东北地。西魏恭帝二年(555)改为白马郡。
在今河南登封市北二十二里少室山阴五乳峰下,少林寺之北。为纪念初祖达摩而建。达摩是释迦牟尼第28传弟子,印度婆罗门禅宗师。泛海至此,传授禅宗,被推为始祖。现存殿房十余间,大殿建于北宋宣和七年(1125)
在今江西永丰县南沙溪镇旁凤凰山上。宋罗大经 《鹤林玉露·仕宦归故乡》: “欧阳公居永丰县之沙溪,其考崇公葬焉,所谓泷冈阡是也。厥后奉母郑夫人之丧归合葬。载青州石镌阡表,石绿色,高丈余,光可鉴,阡近沙山
①在今福建罗源县北。明王应山《闽都记》卷32罗源县:文殊山“在县东隅。其山如伏狮,宋邑宰林榷尝梦岩中电光四起,明晨往视,见石罅中有文殊像,遂构殿居之,故名山”。②在今甘肃嘉峪关市南界。海拔2228米。
一作济隆城。即今西藏吉隆县东南吉隆。唐代始有吉隆之名。原西藏地方政府设吉隆宗。“吉隆”,藏语意为舒适村。1960年与宗嘎宗合并设吉隆县,驻宗嘎。
在今湖南衡阳市南一里。为衡山七十二峰之首。《方舆胜览》卷23衡州:回雁峰“在衡阳之南。雁至此不过,遇春而回,故名。或曰,峰势如雁之回”。在湖南省衡阳市城区、湘江大桥西北侧。海拔95.4米。旧志称其为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