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牙城
即铜瓦厢。在今河南兰考县西北二十四里东坝头乡西铜瓦厢集。明嘉靖 《兰阳县志》 卷9: 铜牙城“在县治西北二十五里。俗呼铜瓦厢。《文选》注: “天子出,建大牙。又古有牙旗、牙门、牙城之称。今此牙城之制,出丘氏疑出诸此。”
即“铜瓦厢”。
即铜瓦厢。在今河南兰考县西北二十四里东坝头乡西铜瓦厢集。明嘉靖 《兰阳县志》 卷9: 铜牙城“在县治西北二十五里。俗呼铜瓦厢。《文选》注: “天子出,建大牙。又古有牙旗、牙门、牙城之称。今此牙城之制,出丘氏疑出诸此。”
即“铜瓦厢”。
一作月支。秦汉之际,游牧于敦煌、祁连间。西汉文帝时, 月氏为匈奴所逐,大部西徙至今伊犁河流域及其以西一带,称为大月氏。少数没有西迁的入南山(今祁连山),与羌人杂居,称为小月氏。
在今山东兖州市西北三十里。跨洸水。《方舆纪要》 卷32嵫阳县: 高吴桥“ 《志》 云: 泗水经杏林闸,稍北为高吴桥,河即洸水也。汶水经宁阳县之堽城坝,分流为洸水,西南流入界,至高吴桥,又西南历济宁州城
在今广西钦州市东南。《方舆纪要》卷104钦州:乌雷山“在州西南大海中,入安南之要道也。唐乌雷县以此名”。
①又名治平寺。在今四川重庆市城东小什字。据明曹学佺 《蜀中名胜记》 载: “治平寺有石刻‘西山佛’ 三字,旁刻开山祖月名。祖月,宋治平时僧也。有罗汉、先天二洞,皆古洞。” 罗汉寺以罗汉堂里的五百阿罗汉
①隋开皇九年(589)改武州置,治所在龙㯹县(今湖南黔阳县西南黔城镇)。以辰溪为名。后移治沅陵县(今湖南沅陵县)。辖境相当今湖南沅陵县以南沅水流域地。大业初改为沅陵郡,唐武德三年(620
即今河北行唐县治。北魏始移行唐县治于此。《魏书·地形志》 常山郡行唐县: “熙平中移犊乾城。” 即此。
即今江西临川市南七十里荣山乡。清同治《临川县志》 卷1下: 南新丰乡百三都有荣山墟。
北魏改长乡县置,属范阳郡。治所在今河北涿州市东五十里长安城。北齐废。
清乾隆二十六年 (1761) 建。为伊犁九城之一。在今新疆霍城县西十里塔尔吉,设守备驻守。清祁韵士 《西陲要略》 卷2: 塔勒奇城 “即以山名名之”。伊犁九城之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霍城县西。清乾隆
在今广东顺德市西北大罗村。清咸丰《顺德县志》卷5:墟市有“大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