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乡山
在今山东金乡县西北三十七里,接巨野县界。县以此名。《水经·济水注》: “戴延之 《西征记》 曰: 焦氏山北数里,有汉司隶校尉鲁峻冢,穿山得白蛇、白兔,不葬,更葬山南,凿而得金,故曰金乡山。”
在今山东金乡县西北三十七里,接巨野县界。县以此名。《水经·济水注》: “戴延之 《西征记》 曰: 焦氏山北数里,有汉司隶校尉鲁峻冢,穿山得白蛇、白兔,不葬,更葬山南,凿而得金,故曰金乡山。”
在今江苏洪泽县西南洪泽湖范围内。《方舆纪要》卷23宝应县:白水塘在“县西八十五里。阔三十里,周二百五十里。北接山阳,西南接泗州盱眙县界。亦曰白水陂,三国魏邓艾所作”。又作白水陂。在今江苏省宝应县西,北
即今四川崇州市东南三十里三江镇。清光绪《崇庆州志》卷3:三江口“黑石、羊马、青洋三水汇流处,各市俱全。江中货船甚多。烟火数百家”。
一作川水。即今陕西岐山县东河上游。源出岐山县东北谷,东南流至扶风县西入雍水。《汉书·沟洫志》:“关中灵轵
在今陕西凤翔县西北三十里。《水经·渭水注》: “雍水出雍山。” 秦置雍县,因水为名。
唐贞观十二年 (638) 置,治所在武勤县(今广西扶绥县)。天宝元年 (742) 改为扶南郡,乾元元年 (758) 复为笼州。辖境相当今广西扶绥县大部,崇左、上思二县部分地。唐末废。唐置,治武勤县(今
古名温谷水。即今甘肃通渭县牛谷河。源出县西北山,东南流经甘谷县境入渭河。下游亦名散渡河。《明史·地理志》 通渭县:“北滨渭,西有华川,东流入焉。”
①南朝宋末置,属九德郡。治所在今越南义静省境。南齐废。②唐武德五年(622)置,属齐州。治所在今广东怀集县西北。贞观元年(627)废。
北宋熙宁六年 (1073) 置,属武冈县。即今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明于此置巡司。弘治十七年(1504) 改置城步县。
1933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由上杭、永定二县边境析置,治所在太拔(今福建上杭县东南太拔)。以恽代英烈士命名。1935年1月裁撤。旧县名。中央苏区福建省设。1933年由上杭、永定两县析置。以纪念193
在今江西上饶县南。《清一统志·广信府一》:岑阳岭“在上饶县南百里。岭势峥嵘,上侵云表,江闽自此分界”。岭有岑阳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