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辉州

辉州

①唐光化二年 (899) 改单州置,治所在砀山县 (今安徽砀山县)。辖境相当今安徽砀山、河南虞城及山东成武、单县等地。三年 (900) 徙治单父县 (今山东单县南一里)。五代唐同光二年 (924) 改单州。

②金贞祐三年 (1215) 置,治所在苏门县 (今河南辉县市)。辖境相当今河南辉县、卫辉、淇县、新乡、获嘉等市县地。蒙古至元三年 (1266) 省苏门县入州。元属卫辉路,元末废。明洪武元年 (1368) 复置,十二月降为辉县。


金贞祐三年(1215年)置,治苏门县(今河南辉县市)。因百泉威惠王祠有清辉殿得名。辖境有今河南省辉县市及卫辉市、淇县部分地,属河北西路。元属卫辉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降为辉县。


猜你喜欢

  • 春秋宋邑,战国入楚。即今江苏沛县。《庄子·天运》:“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闻道,乃南至沛,见老聃。”又《战国策·魏策一》:张仪谓魏王曰,“楚破南阳九夷, 内沛、许、鄢陵危”。皆此。古邑名。春秋宋邑。即今

  • 南宁卫

    明洪武二年 (1369) 置,属广西都司。治所即今广西南宁市。后废。明洪武三年(1370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属广西都司。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前废。

  • 庙儿沟

    一作庙沟。在今辽宁本溪市东南。民国《东北年鉴》 本溪湖煤矿: “又以附近庙儿沟、牛心台、八盘岭等处,开有铁矿,用煤炼焦。自乾嘉以迄咸同,数十年间,矿业颇称繁盛。” 清宣统三年(1911),中日商办本溪

  • 益水

    ①即今湖南益阳市南资水。《汉书·地理志》 长沙国益阳县注: “应劭曰: 在益水之阳。” 《水经·资水注》: “茱萸江又东径益阳县北,又谓之资水。应劭曰: 县在益水之阳。今无益水,亦或资水之殊目矣。”②

  • 东张寨

    一作东漳镇。即今河南中牟县北四十里东漳乡。民国《中牟县志》卷2:县北有东张寨。

  • 砚山设治局

    1933年析文山、广南两县地置,直属云南省。治所在江那 (即今云南砚山县)。因治所西北郊有山形如砚,故名。1935年改砚山县。1933年由文山、广南二县析置,治今云南省砚山县江那镇。1935年升县。

  • 库也干泊

    在今内蒙古鄂托克旗东北。《新唐书·地理志》所载边州入四夷道里中的夏州北道,“又经库也干泊、弥鹅泊、榆禄浑泊,百余里至地颓泽”。

  • 南越

    西汉高帝四年 (前203),南海龙川令赵佗自立为南越武王,十一年 (前196) 遣陆贾立佗为南越王,高后时自号为南越武帝,都番禺 (今广东广州市)。《史记·南越列传》: “ (佗) 以兵威边,财物赂遗

  • 大安墟

    即今广东陆丰县北大安镇。清乾隆《陆丰县志》卷2:邑北有大安墟。

  • 东林山

    ①在今河北平山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4平山县:东林山“在县北二十里,其西为西林山,冈峦相接,皆有泉石之胜”。②在今浙江湖州市南四十里。《清一统志·湖州府一》:东林山“突兀于溪泊中,峰峦蓊秀”。光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