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义门
原名中和门,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首义路南端。为武昌城南垣三门之一。1911年10月10日晚7时筹划反清起义的革命党人,首先在工程营发难,旋即占领此门附近军械局,截断清军武器供应,并打开城门迎接南湖炮队,使城内外革命力量得以会合,围攻督署,歼灭清军,从而一举占领武昌全城。为纪念起义的胜利,遂将中和门改名起义门。1981年曾予重修。
原名中和门,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首义路南端。为武昌城南垣三门之一。1911年10月10日晚7时筹划反清起义的革命党人,首先在工程营发难,旋即占领此门附近军械局,截断清军武器供应,并打开城门迎接南湖炮队,使城内外革命力量得以会合,围攻督署,歼灭清军,从而一举占领武昌全城。为纪念起义的胜利,遂将中和门改名起义门。1981年曾予重修。
即今甘肃漳县东南新寺乡。民国 《甘肃省县总分图》: 武山县西南有新市镇。(1)在上海市奉贤区西南部。面积20平方千米。人口1.3万。镇人民政府驻新寺,人口2000。因境内有明代所建古新禅寺,故名。明成
即今福建惠安县西科山。《清一统志·泉州府》: 登科山 “在惠安县治西。旧名登高。宋卢瞻读书其上,举八行科,故易今名”。
1944年改阿合奇设治局置,属新疆省。治所即今新疆阿合奇县。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西部。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面积1.2万平方千米。人口3.5万,其中柯尔克孜族占88.2%、维吾尔族占4.9%。辖1
清制每省设一布政使司,掌管全省财赋和属官。唯江苏省自乾隆二十五年(1760)后分设江宁、江苏二布政使司,江苏布政使司驻苏州府(治今苏州市),辖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四府及太仓直隶州、海门直隶厅。清制每
即今四川合川市西北一百八十里二郎镇。《清史稿·骆秉璋传》:同治元年(1862),清军镇压李永和义军,“黄淳熙援顺庆,战于定远,阵斩何国樑,贼大败。追至潼川二郎场,中伏,淳熙阵亡”。即此。
北魏太和十一年 (487) 置,属瀛州。治所在浮阳县 (今河北沧县东南旧州镇)。辖境相当今河北沧州、沧县、黄骅、海兴、盐山等市县地。隋开皇初废。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析渤海、章武郡地置,治浮阳县(
一作华封。清置,即今福建华安县治华崶镇。有龙溪县丞驻此。1928年于此设立华安县。
北魏太和十一年(487)改解县置,属河东郡。治所在今山西临猗县西南三十里城东、城西二村之间。北周废。古县名。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置,治今山西省临猗县临晋镇西。属河东郡。北周废。
后赵石虎于曹魏文昌殿旧址建,在邺北城北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北。《十六国春秋·后赵录》:建武元年(335)迁都邺城。三年,“太武殿东西宫皆就。太武殿基二丈八尺, 下穿伏室置卫士五百人于其中。东西七十
明洪武十五年 (1382) 降顺宁府置,属大理府。治所即今云南凤庆县。十七年 (1384) 复升为府。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降顺宁府置,治今云南省凤庆县。辖境相当今云南省凤庆、昌宁等县。十七年复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