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口坪
在今四川通江县东一百里。《明史·地理志》 通江县: “旧治在赵口坪,洪武中徙于今治。”道光 《通江县志》 卷2: 通江旧县,“ 《旧志》: 赵公坪,明洪武太祖中徙今治。废县在今县东一百里,盖即宋末下通江也”。
在今四川通江县东一百里。《明史·地理志》 通江县: “旧治在赵口坪,洪武中徙于今治。”道光 《通江县志》 卷2: 通江旧县,“ 《旧志》: 赵公坪,明洪武太祖中徙今治。废县在今县东一百里,盖即宋末下通江也”。
①唐武德三年 (620) 置,治所在东乡县(今四川宣汉县东北普光乡)。辖境相当今四川宣汉县北境地。八年 (625) 废。②唐武德六年 (623) 置,治所在石龙县 (今广东化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化州
即今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明史·地理志》 田州:“北有岜马甲巡检司。”清改为岜马镇。
隋开皇初改北谯县置,属扬州。治所即今安徽全椒县。大业初改为全椒县。古县名。隋开皇初以北谯县改名,治今安徽省全椒县。大业初改名全椒县。
即黑河屯。今黑龙江省黑河市。《清史稿·地理志》 黑河府:“原名大黑河屯。光绪三十四年置府。”
即今浙江临海市东桃渚乡。《清一统志·台州府一》: 桃渚寨 “在临海县东一百里,海门卫东北五十里”。见“桃渚城”。
北周保定四年(564)改梁绳州置,治所在广阳县(今四川茂汶县西北)。《寰宇记》卷78茂州:汶州“取汶水为名”。辖境相当今四川茂县、北川、汶川诸县。隋开皇五年(585)改为蜀州。北周保定四年(564年)
即今四川泸州市东北小市渡,为沱江津渡。以旧时有余甘树,故名。《舆地纪胜》卷153泸州:余甘渡,“余甘碧实圆脆,峰门渡口倚岸成林。鲁国先生题泸川县楼,所谓余甘渡头客艇是也”。
南朝梁普通中置,为齐通郡治。治所即今四川眉山县。一说在今眉山县东北太和镇。太清二年(548)于县又置青州。西魏废帝三年(554)为眉州治。隋开皇三年(583)改为广通县。古县名。南朝梁置,治今四川省眉
在今广东恩平市东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101肇庆府恩平县:兰坑山“岩壑深杳,材木丛生,旧为盗薮”。
即今河北平山县西北二十五里南甸镇。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50平山县图: 西北有南店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