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儿
即御儿。一名就李。在今浙江桐乡市西南崇福镇东南。《越绝书》 卷8: “女阳亭者,句践入官于吴,夫人从,道产女此亭,养于李乡; 句践胜吴,更名李乡,更就李为语儿乡。”
又作御儿(《国语·越语》)。春秋越地。在今浙江省桐乡市西南。《越绝书·吴地传》:“柴碎亭到语儿、就李,吴侵以为战地。”
即御儿。一名就李。在今浙江桐乡市西南崇福镇东南。《越绝书》 卷8: “女阳亭者,句践入官于吴,夫人从,道产女此亭,养于李乡; 句践胜吴,更名李乡,更就李为语儿乡。”
又作御儿(《国语·越语》)。春秋越地。在今浙江省桐乡市西南。《越绝书·吴地传》:“柴碎亭到语儿、就李,吴侵以为战地。”
即今西藏达孜县驻地德庆。《清 一统志·西藏》 卫地诸城: 得秦城 “在喇萨东南三十八里”。得秦,又作德沁、德庆。清初置。治今西藏自治区达孜县。
在今山东阳信县东一里。《寰宇记》 卷64阳信县: “瑗城,汉县。故城在今县东北五里 (按,宋大中祥符八年以前,阳信县治在今县南七里),一名运城。” 《清一统志·武定府》 谓即 “云城” 之讹。
在今广西桂林市南五十里。《新唐书·地理志》: “相思棣,长寿元年筑,分相思水使东西流。” 《明一统志》 卷83桂林府: 相思江 “源出卧石山下。有相思埭,唐长寿初筑,分相思水使东西流,东流合漓江,西流
又名黄葛峡。在今四川涪陵市西长江岸。《资治通鉴》: 唐大历四年 (769),泸州刺史杨子琳叛,率兵东下,“涪州守捉使王守仙伏兵黄草峡,子琳悉擒之,击守仙于忠州,守仙仅以身免”。即此。唐杜甫 《黄草》
即今四川若尔盖县东北之黑河。《元史·地理志》:黄河“又两日,水南来,名乞儿马出。二水合流入河。思本曰:……乞里马出河源自威、茂州之西北,岷山之北,水北流,即古当州境,正北流四百余里,折而西北流,又五百
即明月峡。今长江三峡西陵峡东段。在今湖北宜昌县西。南宋陆游 《入蜀记》: “过扇子峡,重山相掩,状如屏风扇,疑以此得名。” 范成大 《吴船录》: “黄牛峡尽,则扇子峡。”
在今福建福州市北郊战坂乡莲花峰南麓斗顶山。王审知 (862—925) 字信通,光州固始(今属河南) 人。唐末,随其兄王潮起兵入闽,五代梁封为闽王。同光三年 (925) 卒,谥忠懿。其墓原在凤池山,后唐
在今安徽巢湖市东南、含山县西南。《水经·沔水注》: “栅水又东南,积而为窦湖。” 会贞按: “湖在今巢县东南。”
①在今北京市西北颐和园西玉泉山。因泉水清澈、晶莹如玉而名。赵万里校辑《元一统志》卷1引赵著碑记云:“燕城西北三十里有玉泉。泉自山而出,鸣若杂珮,色如素练,泓澄百顷,鉴形万泉。”明蒋一葵《长安客话》卷3
即今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北大龙河。《方舆纪要》卷101连山县:大龙水“在县(治今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东北太保镇旧城村)北十六里大龙山下。下流亦入于湟水”。《清一统志·连山厅》:大龙水“在厅北十六里。《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