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

①春秋周邑。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南。《左传》:昭公二十二年 (前520),“王师军于汜,于解,于任人”。杜注: “洛阳西南有大解、小解。” 《续汉书·郡国志》 河南尹雒阳县: “有大解城。”

②战国魏地,在今山西临猗县西南庙上乡城东与城西二村间。《史记·六国年表第三》: 周赧王二十一年 (魏昭王二年,前294),“与秦战 (解),(我)不利”。即此。西汉于此置解县。


(解xiè) 古邑名。(1)春秋周畿内邑。有大小二解:大解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南,小解在今洛阳市西南。(2)战国魏邑。在今山西省临猗县西南。《资治通鉴》:周赧王二十一年(前294年),“秦败魏于解”,即此。西汉置解县。


猜你喜欢

  • 贳县

    西汉置,属巨鹿郡。治所在今河北辛集市西南大车城。东汉废。《后汉书· 光武帝纪一》: 更始二年 (24),光武驰赴信都,“先击堂阳、贳县皆降之”。《水经· 浊漳水注》: 斯洨水 “东分为二水,枝津右出焉

  • 巴斗山

    在今湖南泸溪县西南一百四十里。清严如熤《苗疆险要考》:巴斗山“高入云表,登其巅者盛夏挟纩,俯视乾、凤、泸、麻苗寨民村,历历在目,绵亘数十里。东之五里坪,西之军田坪,南之踏虎,北之狗岩,

  • 风凉原

    在今陕西蓝田县西南。《水经·渭水注》:狗枷川水“东北流经风凉原西”。宋敏求《长安志》卷16蓝田县:风凉原“在县西南四十五里,南接石门山,北入万年县界,《遁甲开山图》曰:骊山之西川有阜,名曰风凉原,亦雍

  • 盛家桥镇

    即今安徽庐江县东北盛桥镇。清道光《安徽通志》 卷28庐江县: 盛家桥镇在 “县东北五十里”。

  • 乌蒙土司

    元至元十五年(1278)于乌蒙部地置乌蒙路总管府,属乌撒乌蒙宣慰司。治所在今云南昭通市东二十里。辖境相当今云南昭通市和鲁甸、大关、盐津、永善等县地。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为乌蒙土府,治所在天梯(今

  • 平洲堡

    即今广东南海市东平洲镇。明、清于此设五斗口巡司。在今广东省佛山市东平洲。明景泰三年(1452年)于此置五斗口巡检司。

  • 寻甸县

    1913年改寻甸州置,后属云南滇中道。治所即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1916年直属云南省。1927年改置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旧县名。1913年降寻甸州置,治今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仁德镇。1957

  • 侯氏

    春秋周邑。在今河南偃师市东南缑氏镇。《左传》: 昭公二十二年 (前520),“十二月庚戌,晋藉谈、荀跞、贾辛、司马督帅师军于阴、于侯氏、于谿泉”。古邑名。侯,又作缑。春秋周邑。即今河南省偃师市南缑氏,

  • 陕虢华

    唐方镇名。乾元二年 (759) 置,治所在陕州 (今河南三门峡市西陕县老城)。辖境相当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县、灵宝、卢氏,山西平陆、芮城及陕西华县、华阴、潼关等县市地。上元元年 (760)改为陕西节度。

  • 牧靡山

    在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境。《水经·若水注》: “山生牧靡,可以解毒,百卉方盛,鸟多误食,鸟喙口中毒,必急飞往牧靡山,喙牧靡以角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