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萨
即今云南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北三十二里西萨。清《乾隆内府舆图》:普洱府宁洱县北有西萨。傣语“西萨”意为十三,该村原为普洱第十三个小土司驻地,故名。
即今云南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北三十二里西萨。清《乾隆内府舆图》:普洱府宁洱县北有西萨。傣语“西萨”意为十三,该村原为普洱第十三个小土司驻地,故名。
一名皮思海。在今湖北武汉市蔡甸区南。《寰宇记》卷131汉阳县:刀环河“以河形弯曲,像刀环”。《方舆纪要》卷76汉阳府“太白湖”条下:“府西南五十里有刀环湖,以形似名也。”
①在今山西长治市西。《资治通鉴》:西晋永嘉三年(309),刘渊遣石勒、刘聪攻壶关,“刘琨遣护军黄肃、韩述救之,聪败述于西涧,勒败肃于封田”。②一名上马河。在今安徽滁州市西。唐韦应物有诗。《清一统志·滁
在今海南省澄迈县北。《明史·地理志》琼州府澄迈县:“西北有澄迈巡检司,治石都。”
唐方镇名。即淄青。治所在青州(今山东青州市)。
北宋置,属铜陵县。即今安徽铜陵县东三十里顺安镇。唐末曾置义安县于此。在安徽省铜陵县中部。面积40.8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顺安,人口1.1万。取“顺利平安”之意而名。古为临津驿,唐末为义
北宋开宝四年 (971) 置,治所在高邮县(今江苏高邮市)。熙宁五年 (1072) 废为县,元祐元年(1086) 复为军。南宋建炎四年 (1130) 升为承州。绍兴五年 (1135) 废为县。三十一年
①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北大峪山下。明十三陵之一,在昭陵北一里。明神宗朱翊钧之陵。主要地面建筑毁于兵火,今仅存明楼与宝城顶。地宫位于明楼正后部,由前、后、左、右、中五个殿组成。整个宫殿顶皆用石起券,呈拱形,
即今青海贵德县。《元史·地理志》 河源附录:河水北流“至贵德州,地名必赤里,始有州治官府”。见“贵德州(2)”。
即北屈。春秋晋邑,在今山西吉县东北二十一里。《左传》: 庄公二十八年 (前666),晋外嬖梁五与东关嬖五言于献公曰: “蒲与二屈,君之疆也。” 指此。同书僖公二年载: “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
一作巴彦南称界内住牧喇嘛。清雍正时置,属西宁办事大臣。为玉树四十族之一。驻牧觉拉寺 (今青海囊谦县西北觉拉乡)。民国周希武 《玉树调查记》 卷上: “觉拉寺,属地在杂曲河北,囊谦拉林之间,属民百余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