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西园

西园

①在今河北临漳县西。为三国魏武所作。曹植《公宴诗》:“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

②在今江苏苏州市阊门外留园之西,今名西园寺。为戒幢寺与西花园放生池的合称。始建于元至元年间,初名归元寺。明末改名戒幢律寺。为江南名刹之一。园内以泥塑罗汉和放生池中所养大鼋最为著称。

③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西部。《资治通鉴》:南朝梁大宝元年(550),“王僧辩军至鹦鹉洲,……(邵陵王)纶集其麾下于西园”。胡注:“园在郢城西偏,故曰西园。”


(1)东汉末曹操建,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曹植有诗曰:“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即此。(2)在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与留园东西相望。元代为归元寺,明嘉靖年间与留园的前身东园同为太仆徐时泰的宅园。后其子工部郎中徐溶舍园为寺,取名复古归原寺。崇祯八年(1635年)茂林律师住持该寺,宏扬“律宗”,更名为戒幢律寺。清咸丰十年(1860年)寺毁于战火,同治、光绪年间陆续重建。现西园是戒幢律寺及其西寺园的总称,为一组完整的佛教建筑。戒幢律寺为江南名刹之一,布局严整,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罗汉堂、观音殿、藏经楼等。大雄宝殿重檐歇山顶,七楹南向,端庄雄伟。殿西即罗汉堂,屋宇深广,共48间,呈田字形。以佛教四大名山塑座为中心,泥塑金身罗汉五百尊,分单双号对称排列。罗汉神态各异,尤以疯僧、济公两尊塑像,形象逼真,妙趣横生。香樟木雕千手观音,构思奇巧,技艺高超。罗汉堂后是宽广明净的寺园。全园以放生池为中心,环池亭台馆榭,曲槛回廊,掩映于山石花木间。湖心亭重檐六角,以曲桥贯通两岸,构筑颇为巧妙。

西  园


猜你喜欢

  • 晋兴县

    ①即兴晋县。治所在今湖北郧西县西北。《晋书·地理志》 讹为晋兴县。②西晋永嘉五年 (311) 前凉张轨置,为晋兴郡治。治所在今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西北湟水南岸。北魏废。《水经·河水注》: 湟水 “又

  • 秣陵县

    ①秦始皇三十七年 (前210) 改金陵邑置,属会稽郡。治所即今江苏江宁县南五十里秣陵镇。《三国志·吴书·张纮传》 裴松之注引 《江表传》 载,张纮谓孙权曰: “秣陵,楚武王所置,名为金陵。地势冈阜连石

  • 贤豆

    古印度的别译。唐玄奘 《大唐西域记》 卷2: “详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云身毒,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

  • 塘坝镇

    即今四川潼南县南塘坝镇。民国 《潼南县志》 卷1: 塘坝场在 “县南六十里”。在重庆市潼南县南部。面积101.5平方千米。人口7.4万。镇人民政府驻塘坝场,人口3700。明末建场,因场区两溪环绕,地势

  • 千万垒

    即十里垒。在今河北赵县南。《元和志》卷17作“千万垒”。

  • 沙子堡

    又名都蚤堡。即今广西融安县东南沙子乡。《清一统志·柳州府》:沙子堡“在融县东南一百里”。为要隘。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东南。清时为戍守要地。

  • 小安溪河

    即今四川铜梁县东之小安溪,为涪江支流。《元和志》卷33巴川县:“小安南溪,源出县南巴山中。”《寰宇记》卷136巴川县:小安溪“源出县南巴山中,北流经县理南,又东北合侯溪水”。

  • 郎违县

    唐贞元十三年 (797) 置,属羁縻浪川州。治所在今四川金阳县西南。后废。

  • 阆英县

    唐天宝九年 (750) 置,属通川郡。治所在今四川宣汉县西北。一说在今达川市北。《寰宇记》卷137石鼓县: 废阆英县 “以县南五里阆英山为名”。乾元元年 (758) 属通州。北宋乾德五年 (967)废

  • 伯顷站

    元置,在今四川梓潼县西北。明废。即今四川省梓潼县西北伯顷。元置,属广元路。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