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

①商、周时邑,在今河南禹州市东北。《逸周书·世俘》: “新荒命伐蜀。”

②春秋鲁地。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南。《春秋》: 成公二年 (前589),“公会楚公子婴齐于蜀”。又 《左传》: 宣公十八年 (前591),“楚庄王卒,楚师不出。既而用晋师,楚于是乎有蜀之役”。杜注: “蜀,鲁地。泰山博县西北有蜀亭。”

③商至战国时方国。在今四川西部。是从周武王伐商纣的八国之一。望帝杜宇时都郫邑 (今四川郫县北),开明朝时迁都成都 (今四川成都市)。《华阳国志·蜀志》: “其地东接于巴,南接于越,北与秦分,西奄峨、嶓。” 有今四川西部江安长江上游以北涪江上游地区及陕西西南部地。周慎王五年 (前316) 为秦所灭,以其地置蜀郡。

④地区名。秦汉时对古蜀国地之通称。在今四川盆地西部地区。《史记· 留侯世家》: “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 《后汉书·公孙述传》: “蜀地沃野千里,土壤膏腴。” 秦灭蜀国后,置蜀郡。三国时,刘备建蜀国,五代前蜀、后蜀,地区扩大,包括四川全省 (除西部部分地),元以后为四川省之别称。

⑤四川省简称。四川西部古时为蜀国,秦置蜀郡,三国时建蜀汉,五代时建前蜀、后蜀,因此得名。


(1)古国名。商周时方国。在今四川省成都市一带。都成都(今四川成都市)。更元九年(前316年)为秦惠王所灭。(2)古邑名。(1)春秋鲁邑。在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南。《左传》成公二年(前589年):“公会楚公子婴齐于蜀。”即此。(2)本商、西周邑。在今河南省禹州市东北。《逸周书·世俘》:“新荒命伐蜀。”即此。(3)四川省的简称。因古为蜀国、秦置蜀郡、三国时又为蜀汉地而得名。


猜你喜欢

  • 下郦

    西汉元封元年(前110)置,在今河南内乡县北十里郦城。《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下郦,以故瓯骆左将斩西于王功,侯。”即此。《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作“下鄜”。

  • 贺江口

    即今广东封开县治江口镇。《明史·地理志》 德庆州封川县: “北有文德巡司,初治县西北大洲口,后迁县西贺江口,后又迁于此。”

  • 乌苏里昂阿卡伦

    亦作乌苏哩江口卡伦。清咸丰四年(1854)置,属三姓副都统。在今黑龙江省抚远县东北黑瞎子岛乌苏里江入黑龙江口附近。光绪《吉林通志》卷17:“乌苏哩江口卡伦,(富克锦)城东北七百四十里,东岸俄罗斯界。”

  • 麻喏巴歇国

    公元1293—1451年印度尼西亚东爪哇的王国。都城名麻喏巴歇,在今惹班,乃以都城为国名。《元史· 外国列传》 “爪哇” 条作“麻喏巴歇”。《史弼传》 作 “麻喏八歇”。《岛夷志略》 作“门遮把逸”。

  • 勐 (猛) 董

    即今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城勐董镇。清代属镇边厅,后于此置勐角董土千总。傣语 “勐”为地方,“董” 为集中,意即集中的地方。

  • 宝城县

    南朝宋孝建三年 (456) 析��县置,属义阳郡。治所在今河南罗山县西。南齐改为保城县。古县名。南朝宋孝建三年(456年)置,治今河南省罗山县西。属汝南郡。南朝齐改名保城县

  • 蓝田山

    在今陕西蓝田县东。《汉书· 地理志》: 蓝田县 “山出美玉”。《元和志》 卷1蓝田县:蓝田山 “一名玉山。一名覆车山。在县东二十八里”。古山名。又称玉山、覆车山。在今陕西省蓝田县东南。以产美玉著称。

  • 榆盘镇

    即今甘肃武山县北榆盘镇。《清一统志·巩昌府》: 榆盘镇 “在宁远县北六十里,接通渭县界”。

  • 酉水

    ①沅江支流。在今湖南省西部。源出湖北宣恩县境,西南流经四川西南隅,折而东流至湖南沅陵县入沅江。《汉书·地理志》 武陵郡充县:“酉阳山,酉水所出,南至沅陵入沅。”《水经·沅水注》:“酉水又东径沅陵县北…

  • 程番府

    明成化十二年 (1476) 分贵州宣慰司置,属贵州布政司。治所在程番长官司 (今贵州惠水县)。隆庆二年 (1568) 移治今贵州贵阳市,三年 (1569)改为贵阳府。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置,治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