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蚌埠市

蚌埠市

1947年由凤阳县析置,治蚌埠集 (今安徽蚌埠市)。解放后1949年4月隶皖北行署区。1952年复属安徽省。


(蚌bèng) 在安徽省北部偏东、淮河两岸。全市面积5952平方千米(市辖区446平方千米)。人口344.9万(市辖区79.5万)。辖蚌山、龙子湖、禹会、淮上4区和怀远、五河、固镇3县。市人民政府驻蚌山区。原为凤阳县境淮河岸边的渡口。1911年津浦铁路建成通车,设站于此,形成水陆交通要津,发展为新兴城市。1947年置市。《尚书·禹贡》:“淮夷��珠。”��系蚌的别名,此蚌出珠,淮夷贡之。相传古时曾采蚌取珠于蚌埠。船舶聚集之处曰埠头,亦曰步头。蚌埠旧属凤阳县,称蚌埠集,亦曰蚌步集。市因蚌步集而得名。1949年属皖北行署区。1952年为安徽省辖市(地级)。1956年为蚌埠专区行政公署驻地。1961年撤销蚌埠专区。1983年划怀远、固镇、五河三县为市辖县。地处皖东丘陵与淮北平原的交接地带,南部冈丘起伏,北部为沿淮湖滩地。淮河横贯市境。茨河、涡河、北淝河、浍河、沱河、漴河、潼河及茨淮新河分别在此入淮。河口一带有四方湖、番涧湖、沱湖、天井湖、天河、龙子河等大小湖泊。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和南温带半湿润气候过渡地区。农产以小麦、大豆、稻、棉花、油菜籽为主。特产怀远石榴、五河螃蟹、天井湖金眼银鱼。为省内烟草主要产区。有轻工、纺织、食品、机械、化工、电子、卷烟等工业。烟草业占重要地位。津浦、淮南铁路与合徐高速公路和泗浦、合蚌、蚌淮、蚌阜、宿蚌等公路经过市境。淮河及其支流可通航。名胜古迹有涂山禹王宫、禹会村、荆山白乳泉、卞和洞、垓下古战场遗址、铁锁岭浮山堰遗址、龙湖公园和汤和墓等。


猜你喜欢

  • 瑞莲池

    ①在今江西于都县城西。《明一统志》 卷58赣州府: 瑞莲池 “在雩都县治西。池产异莲,其叶曰双卷剑脊,其花曰双头又髻,三萼二十四叶,其实曰覆钟金铤,移之他处,辄类常种,俗传雩山倒影所致”。②在今湖南会

  • 灵关镇

    唐武德六年(623)于废灵关县置,属卢山县。在今四川宝兴县南灵关镇。《元和志》卷32卢山县:灵关镇“在县西北六十里,车灵山在下。山有峡口似门,阔三丈,长二百步。关外即夷僚界”。《寰宇记》卷77卢山县:

  • 竹唐县

    南朝梁置,治所在今江苏高邮市境。隋开皇初废。

  • 青莲寺

    在今山西晋城市东南三十五里寺南庄北侧硖石山中。包括青莲寺和古青莲寺两座,相距约一里。两寺原为一寺,在宋代时分开。青莲寺北山岩上刻有东魏武定元年 (543) 题记。寺内有宋代建筑释迦殿,其他建筑如天王殿

  • 西无棣县

    元初分无棣县置,属沧州。治所在今河北盐山县东南旧庆云。后并入乐陵县。寻复置。明永乐初避讳,改名庆云县。古县名。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割棣州无棣县之半另置无棣县,治今河北省盐山县东南庆云镇东南五里。

  • 大力山

    即今广东郁南县东南大历山。《舆地纪胜》卷101德庆州:大力山“在端溪县西”。《方舆纪要》卷101罗定州西宁县:大力山“高六百丈,周回二百里。上多产竹木赤籐、南漆,山势雄伟,为西境之望。《旧志》:山在德

  • 安镇

    即今江苏无锡市东三十六里安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金匮县图:东有安镇。

  • 余庆沟

    在今黑龙江省呼玛县西,一说加格达奇区东那都里河注入嫩江处附近。旧属呼玛县。产金矿。为黑龙江省产金最丰之区。民国《黑龙江志稿》卷23:余庆沟金矿,“矿区属呼玛县。清宣统三年始由官商合办开采,系用土法,矿

  • 董志镇

    北宋置,属彭原县。即今甘肃西峰市南董志乡。明嘉靖二十七年 (1548) 于此筑堡。清仍为镇,属安化县。有县丞驻此。

  • 腰带山

    在今河北丰润县东北八十里。《明一统志》卷1顺天府: 腰带山 “上有石崖绕山之畔,如束带然。中有灵泉寺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