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府
南宋庆元元年 (1195) 升英州置,治所在真阳县 (今广东英德市)。辖境相当今广东英德市地。元至元十五年 (1278) 改为英德路。
五代南汉析广州之浈阳县置英州。南宋庆元元年(1195年)升为英德府,治真阳县(今英德市)。辖境相当今广东省英德市地。属广南东路。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为路。
南宋庆元元年 (1195) 升英州置,治所在真阳县 (今广东英德市)。辖境相当今广东英德市地。元至元十五年 (1278) 改为英德路。
五代南汉析广州之浈阳县置英州。南宋庆元元年(1195年)升为英德府,治真阳县(今英德市)。辖境相当今广东省英德市地。属广南东路。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为路。
南宋咸淳七年(1271)置,为淮安军治。治所在今安徽五河县南旧县湾。《方舆纪要》卷21五河县:“以五水交流而名。”元属泗州。明属凤阳府,永乐元年(1403)城圯于水,移治故县西北。嘉靖二十五年(154
1940年伪满由土默特右旗析置,治所在北票街(今辽宁北票市)。
1914年改永康县置,属广西镇南道。治所在今广西扶绥县北中东镇。1928年直属广西省。1951年撤销,并入扶绥县。古旧县名。明成化八年(1472年)改永康县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西北。属太平府。
即今山西襄汾县。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设驿丞驻此。
在今陕西宜川县西北。《寰宇记》卷35宜川县:“库川在县西北二十里。从云岩县界入,合丹阳川。按《图经》云,川南是汉,川北是胡,胡汉之人于川内共结香火,故唤香火为库,因此为
即今河北威县北七级镇。明嘉靖《威县志》卷2:七级集“在县北七十里”。
明南京城门名。在今江苏南京城北。因开门即可遥遥望见钟山 (今紫金山),故名。此门于20世纪50年代被拆除。
一作曲逆。战国燕邑,后属魏。在今河北顺平县东南子城。《战国策·赵策一》:“今鲁句注禁常山而守,三百里通于燕之唐、曲吾。”即此。即“曲逆”。
一名西汤店。即今山西沁县西北四十里西汤乡。《旧五代史·晋书·赵德钧传》:五代唐清泰三年(936),赵德钧“自吴儿峪路趋昭义,与延寿会于西唐店”。即此。北宋置西汤镇。
即今广东阳东县南北津港。《方舆纪要》卷101阳江县“漠阳江”条内:北津港,“《志》云:港在北津山之阳, 阳春、阳江, 众水皆此达海。每潮起汹涌而入,遇风则其声砰击如雷,舟楫往来,重防阴碛。益东南大海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