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水
即今内蒙古鄂托克旗西黄河支流郁思兔河。《魏书·太祖纪》: 登国七年 (392),帝拓拔珪灭卫辰,游 “北之美水。三月甲子,宴群臣于水滨,还幸河南宫”。
古水名。即今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西南黄河支流都思兔河。北魏登国七年(392年),道武帝拓跋珪行至此。
即今内蒙古鄂托克旗西黄河支流郁思兔河。《魏书·太祖纪》: 登国七年 (392),帝拓拔珪灭卫辰,游 “北之美水。三月甲子,宴群臣于水滨,还幸河南宫”。
古水名。即今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西南黄河支流都思兔河。北魏登国七年(392年),道武帝拓跋珪行至此。
①商代国名。在今甘肃泾川县北五里。《诗经·大雅·皇矣》:“密人不恭,侵阮徂共。”即其国。为周文王所灭。②西周封国,后为卫邑。在今河南辉县市。《史记·周本纪》:“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索隐》
古时“中国”含义不一:(1)指京师。《诗经·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毛传:“中国,京师也;四方,诸夏也。”《史记·五帝本纪》:“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集解》:“刘熙曰:‘帝王所都
1931年置,属热河省。治所即今内蒙古翁牛特旗驻地乌丹镇。同年改设全宁县。1931年由翁牛特左旗析置,治乌丹城(今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镇)。同年升全宁县,隶热河省。
即今安徽濉溪县南五铺乡。旧属宿州,为通河南商丘孔道。清光绪《宿州志》卷3:西五铺集“至城五十里”。
宋大理置,属秀山郡。在今云南红河县东三十里大寨。元属和泥路。明改亏容甸长官司。大理国置,治今云南省红河县东南下亏容。辖境相当今云南省红河县东南部,个旧市西部。属秀山郡。明洪武年间改亏容甸长官司,属临安
即今湖北大冶市西北三十四里还地桥镇。清光绪 《湖北全省分图》: 大冶县西北有换绦桥市。
唐开元十七年(729)置羁縻州,属黎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甘洛县境。北宋又作邛陈州。后废。
即今青海省东部之青海湖。《汉书· 王莽传》: 西汉元始五年 (5),中郎将平宪等奏言: “羌豪良愿等种,人口可万二千人,愿为内臣,献鲜水海、允谷盐池,平地美草皆予汉民,自居险阻处为藩蔽。”古湖名。即今
即岘山。在今浙江东阳市南建设林场。《方舆纪要》卷93东阳县:三丘山在“县南八里。高三百六十丈,周二十里”。
又名福庆寺。在今天津市蓟县西北二十五里盘山莲花岭北。唐建。清乾隆八年(1743)改名天成寺。清《日下旧闻考》卷115引《乾隆十二年御制天成寺诗》:“下瞰山麓,如深巷屈曲,硐泉苔石,历历可数。远眺林峦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