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缑氏县

缑氏县

秦置,属三川郡。治所在今河南偃师市东南府店镇北二里。因山为名。西汉属河南郡。北魏太和十七年 (493) 废。东魏天平元年 (534) 复置,属洛阳郡。寄治洛阳城 (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北周建德六年 (577) 移治今偃师市缑氏镇北七里。隋开皇四年 (584) 移治今缑氏镇北十里,属洛州。大业元年 (605) 移治今缑氏镇东南十里。三年(607) 属河南郡。十年 (614) 移治今缑氏镇西南三里。唐属洛州,贞观十八年 (644) 废。上元二年(761) 复置,治所在今缑氏镇。北宋熙宁八年(1075) 废。


古县名。本春秋周侯氏邑,秦置缑氏县。治今河南省偃师市东南。属三川郡。汉属河南郡。东汉建武元年(25年)改属河南尹。西晋属河南郡。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废入洛阳县。东魏天平元年(534年)复置。此后治所屡有迁徙。东魏、北齐、北周属洛阳郡。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废,大业元年(605年)复置。属河南郡。唐贞观十八年(644年)废,上元二年(761年)复置,移治今偃师市南缑氏镇。属洛州。开元元年(713年)后属河南府。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省为镇,入偃师县。


猜你喜欢

  • 洪河屯集

    即今河南安阳县西北二十里洪河屯乡。清嘉庆 《安阳县志》 北乡图: 有 “洪河屯集”。

  • 牛角店

    即今山东东阿县东北牛角店镇。据《天齐庙碑》记载,宋朝立村。民间传说,苕瓜打金牛,在此打掉一只角,故名。

  • 鄂岭坂

    又作崿岭、鄂坂、崿岅。在今河南偃师市东南,为洛阳东南门户。《元和志》 卷5缑氏县: “鄂岭坂,在县东南三十七里。《晋八王故事》 曰: ‘范阳王保于鄂坂。’ 后于其上置关。”

  • 合兰河

    又作曷懒河、海兰河。即今吉林延吉市南之海兰江。源出长白山东麓,东北流,会布尔哈通河、嘎呀河,注入图门江。明《寰宇通志》卷116:合兰河“流经建州卫东南千里,入于海。元置合兰府于此”。

  • 虎林山

    ①一名祖山。在今浙江杭州市西城区西北武林门内。为一小土山。宋 《淳祐临安志》 卷8:“虎林山,《旧经》 云: 在钱塘县旧治之北半里。今钱塘门里太一宫道院高士堂后土阜是。” 《咸淳临安志》卷22引杨至质

  • 四女树镇

    一作四女寺。在今山东武城县东北四十二里。宋名安乐镇。《清一统志·东昌府二》:四女树镇,“《县志》:安乐镇,今名四女树镇,在卫河东岸。相传汉时有傅长者生四女,因无兄弟,守贞养亲,共植一槐于此,故名”。

  • 江水

    亦称江。即今长江。《诗经·小雅·四月》:‘滔滔江汉, 南国之纪。”《左传·哀公六年》:“江、汉、睢、漳,楚之望也。”《楚辞·九歌·湘君》:“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皆此。西汉刘安《淮南子·墜形训

  • 盘屿

    在今浙江乐清市西南三十八里磐石镇。谢灵运 《行田登海口盘屿山诗》: “邀游碧沙渚,游衍丹山峰。” 《明史· 朱亮祖传》: “徇下瑞安,复败 (方)明善于盘屿,追至楚门。” 即此。

  • 制胜堡

    明置,属广宁堡。在今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东。《方舆纪要》 卷37广宁卫: 制胜堡 “在卫东二十里”。

  • 南屏设治局

    1943年由贵德县析置,驻鲁仓 (今青海贵南县北鲁仓寺)。1948年废。1943年由贵德县析置,局所驻鲁仓(今青海贵南县北鲁仓寺)。1948年裁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