绰南右翼头旗
清置,属绰罗斯部。驻牧地在今青海省共和县北青海湖南岸。《清史稿·地理志》 南右翼头旗: “牧地当青海东南岸。东至博尔巴齐他尔、察罕鄂博、哈拉乌素,南至固尔班他拉贡诺尔,西至窝尔登诺尔、伊克察罕哈达,北至青海。”
清置,属绰罗斯部。驻牧地在今青海省共和县北青海湖南岸。《清史稿·地理志》 南右翼头旗: “牧地当青海东南岸。东至博尔巴齐他尔、察罕鄂博、哈拉乌素,南至固尔班他拉贡诺尔,西至窝尔登诺尔、伊克察罕哈达,北至青海。”
即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境之大渡河。《方舆纪要》卷72峨眉县“土地关”条下:“左路由下马胜溪至古金寺,渡中镇河,有中镇巡检戍之。”《清一统志·嘉定府一》:阳江,“《旧志》:大渡河自黎大所穿野夷界至中镇入
唐开元元年 (713) 改洛州置,治所在洛阳、河南二县 (今河南洛阳市)。辖境相当今河南济源市及洛宁、渑池等县以东,新密、巩义二市以西伊、洛、河流域。金兴定初改为金昌府。元改为河南府路。明改为河南府。
唐建。在今湖北钟祥市市西。《寰宇记》卷144郢州长寿县:“白雪楼基在州子城西。”《舆地纪胜》卷84郢州:白雪楼,“《图经》:子城三面墉基皆天造,正西绝壁下临汉江,白雪楼冠其上。石城之名本此”。
亦称 “栈阁”、“阁道”。我国古代在今陕、甘、川、滇诸省境内山岩险壁上凿孔架桥连阁而成的一种道路,是当时西南地区的交通要道。战国时开始修建。《战国策·秦策》: “栈道千里,通于蜀、汉。”《汉书·张良传
①南宋景定元年 (1260) 改建阳县置,属建宁府。治所即今福建建阳市。元复改名建阳县。《方舆纪要》 卷97建宁府: 建阳县,“宋景定元年以县之唐石里嘉禾生,改为嘉禾县”。宋时置有银场。②明崇祯十二年
即今四川垫江县东之高滩河。《舆地纪胜》卷179梁山军: 容溪水,“ 《元和郡县志》: 在忠州之故桂溪县”。《寰宇记》 卷149桂溪县: 容溪水 “在县南三里,西流入垫江 (县) 界”。
即今台湾省本岛南端之鹅銮鼻。清康熙间蒋毓英《台湾府志》卷2:沙马矶头山“在凤山治西南,离府治五百三十余里。其山西尽大海,高峻之极。山顶常戴云雾,俗传此山有仙人衣红衣黑降游于上。今有生成石磴、石棋盘在…
1929年析龙江县置,属黑龙江省。治所在大来克屯 (今黑龙江省富裕县东南富路镇)。以富裕尔河得名。1933年伪满升为富裕县。1929年由龙江县富裕乡析置,治今黑龙江富裕县富路镇。1933年升县。
北齐时建。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古邺南城宫内。
在今山西忻州市北四十里。《寰宇记》 卷42忻州引 《水经注》 云: “忻水东历程侯山北,山甚层锐,其下旧有采金处,俗谓之金山。” 《方舆纪要》卷40谓 “相传以程婴得名”。古山名。即今山西省忻州市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