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

①一名翼。春秋晋都,在今山西翼城县东南十里故城村。晋穆侯自曲沃迁都于此。《左传》: 庄公二十六年 (前668), “士��城绛, 以深其宫”。 即此。晋景公十五年 (前585) 迁都新田后,改称故绛。

②春秋晋都。在今山西侯马市西。晋景公十五年(前585) 自今山西翼城县东南迁都于此。《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前550),“栾盈帅曲沃之甲,因魏献子,以昼入绛”。


古邑名。(1)春秋晋邑。在今山西省翼城县东南。晋穆侯自曲沃迁都于此。孝侯改绛为翼,献公增筑都城,方二里,至公元前585年景公迁于新田,也称绛,因称此为故绛。(2)春秋晋邑。在今山西省侯马市西。晋景公自绛迁都于此,称新绛或新田,亦称为绛。《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前550年):栾盈“以昼入绛”;定公十三年(前497年),“赵鞅入于绛”。皆指此。


猜你喜欢

  • 浮膺山

    一名浮瀛山。即今福建霞浦县东南浮鹰岛。上有四溪,下临溟海,控扼海道。宋、元时居民蕃庶。明洪武二十一年 (1388) 徙其民于大金山,地遂荒废。明 《郑和航海图》 及清 《海国闻见录》 均作芙蓉山。古岛

  • 吴公台

    一名鸡台。又名弩台。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北四里。《寰宇记》卷123扬州江都县:吴公台“在县西北四里。沈庆之攻竟陵王诞所筑弩台也。后陈将吴明彻围北齐东广州刺史敬子猷,增筑之,以射城内,号吴公台”。《隋书·炀

  • 隘口岭

    在今安徽太湖县西北境。《方舆纪要》 卷26太湖县: 隘口岭 “在县西北二百里,接英山县界”。古为通往湖北的隘口。

  • 金渠镇

    清置,属郿县。即今陕西眉县东南金渠镇。在陕西省眉县西北部。面积58平方千米。人口3.3万。镇人民政府驻金渠镇,人口 4120。镇以驻地名。元代金姓重疏“宁戚渠”,故名。清雍正年间曾建镇。1949年设金

  • 东村镇

    即今山西岚县。《清一统志·太原府二》:东村镇“在岚县东南四十里。有堡”。1950年岚县迁治于此。在山西省岚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76.4平方千米。人口3.6万。镇人民政府驻东村,人口1.1万。1

  • 古兜山

    俗称百峰山或北峰山。在今广东新会市西南。《清一统志·广州府一》:古兜山“在新会县西南八十里。最高峻,东与厓山相峙,西与新宁县百峰山相连,有峰曰汤瓶咀”。古称百峰山,当地称北峰山。在广东省台山市与江门市

  • 塔山

    ①即今辽宁葫芦岛市东北塔山乡。清乾隆《钦定盛京通志》 卷26锦县: 塔山在 “城西南六十里。明置塔山千户所于此”。后金崇德七年 (1642),在此发生攻明军之塔山城之战。1948年辽沈战役,塔山阻击战

  • 苑汤州

    唐龙朔元年 (661) 置,属月支都督府,治所在拔特山城 (今阿富汗东北部法扎巴德东北巴达克山中)。8世纪中废。唐龙朔元年(661年)置,治拨特山城(今阿富汗东北部法扎巴德东北)。属安西都护府。8世纪

  • 梁召镇

    即今河北任丘市东北三十五里梁召乡。清为梁召社。在河北省任丘市东北部。面积73.9平方千米。人口4万。镇人民政府驻梁召,人口2210。建村于战国,传有梁王将军在村东一高台处召过兵,故得名梁王召台,后简称

  • 天星桥

    在今江苏泰兴市南天星村。清光绪《泰兴县志》卷5:“濠河西流十二里达过船港入江,少南西流十八里达洋㴓港入江,又西南流十里径大孙桥,又西八里至天星桥,又西二星达王家港入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