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堡
明正德七年 (1512年) 初置,属金州。在今陕西紫阳县东二里。同年十一月升为紫阳县。
明正德七年 (1512年) 初置,属金州。在今陕西紫阳县东二里。同年十一月升为紫阳县。
即今陕西定边县西北盐场堡乡。《清一统志·延安府二》: 盐场堡 “明成化十三年余子俊置,城在平川,周二里有奇,门二,为极冲中地。旧有县丞,嘉庆二十一年裁。设有把总分防”。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置,即
即平州县。川为州之讹。治所在今四川平昌县。
在今山西朔州市西。《宋史·折惟昌传》:北宋景德元年(1004),“秋,入朔州界,破狼水寨”。即此。在今山西省朔州市西。《续资治通鉴长编》: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知府州折惟昌率所部兵,自火山军入契
在今辽宁葫芦岛市西北。《元史·地理志》大宁路:“至元五年,并和州入利州为永和乡。”
即蓝无里国。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角亚齐河下游哥打拉夜一带。《明史· 外国传六》: “南渤利,在苏门答剌之西。……永乐十年,其王马哈麻沙,遣使附苏门答剌使入贡。赐其使袭衣,赐王印诰、锦绮、罗纱、
一名施王城。在今湖北恩施市南十五里。《方舆胜览》 卷60施州: “东晋末桓诞窜太阳蛮中,筑城临施水,号施王城,子孙袭王。” 《方舆纪要》 卷82施州卫: 施王屯在 “卫南十五里。东晋末,桓诞自称施王,
1938年析玉树县置,属青海省。治所在周均 (今青海称多县)。以称多部落为名。在青海省北部、巴颜喀拉山南麓与通天河北岸之间,东南邻四川省。属玉树藏族自治州。面积1.38万平方千米。人口4.3万。辖4镇
①即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西北塔城。清雍正七年 (1729) 置塔城土把总。②即塔尔巴哈台城。今新疆塔城市。《清史稿·地理志》 塔尔巴哈台直隶厅: “塔城左翼副都统、参赞大臣、领队大臣、副将驻。”集镇
即今云南云龙县北七里诺邓。《清一统志 ·大理府》: 诺邓盐井 “在云龙州东北四十五里。明置盐课大使于此”。
在今陕西城固县北。《水经·沔水注》:“壻水南历壻乡溪, 出山东南流,径通关势南。山高百余丈,上有匈奴城,方五里,浚堑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