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河镇
即今河南巩义市东南米河镇。民国《巩县志》卷3:县东有米河镇。
在河南省巩义市东部。面积54平方千米。人口4.9万。镇人民政府驻米河村,人口 8010。原名泥河。当地居民马姓居多,因马忌泥喜米,且读音相近,清末改称米河。1952年设米河区,1961年建公社,1984年改乡,1990年置镇。产小麦、玉米、谷子等。有机械、化工、机砖、耐火材料、水泥、印刷、铝制品等厂及煤矿。310国道经此。
即今河南巩义市东南米河镇。民国《巩县志》卷3:县东有米河镇。
在河南省巩义市东部。面积54平方千米。人口4.9万。镇人民政府驻米河村,人口 8010。原名泥河。当地居民马姓居多,因马忌泥喜米,且读音相近,清末改称米河。1952年设米河区,1961年建公社,1984年改乡,1990年置镇。产小麦、玉米、谷子等。有机械、化工、机砖、耐火材料、水泥、印刷、铝制品等厂及煤矿。310国道经此。
在今江苏溧阳市境。晋郭璞《江赋》云:其旁则有“具区、洮、滆,朱、浐、丹、漅”。郦道元《水经注》云:“朱湖在溧阳。”
1913年改罗斛厅置,属贵州黔中道。治所即今贵州罗甸县。1930年改名罗甸县。旧县名。1913年由罗斛厅改置,治今贵州省罗甸县驻地龙坪镇。因原名欠雅,1930年更名罗甸县。
西藏古代族部名。地在今西藏年楚河流域白朗等县境。藏文史籍《敦煌吐蕃文书》载:在年若,首领为藏地区的首领,名叫托噶。年若在隋、唐以前为西藏最早的小邦之一,后被吐蕃兼并。
清康熙十四年(1675)置,属察哈尔左翼。驻地在扎哈苏泊(今内蒙古正蓝旗西北扎格斯台苏木)。1914年改称察哈尔左翼正蓝旗。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以察哈尔部编置。驻扎哈苏台泊(今内蒙古正蓝旗西北扎
唐天宝元年(742)改笼州置,治所在武勤县(今广西扶南县)。辖境相当今广西扶绥县大部及崇左、上思二县部分地。乾元元年(758)复为笼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笼州置,治武勤县(今广西扶绥县)。辖境同
元置,为水站。在今四川宜宾县西北真溪乡东岷江边。
又名报宁禅寺。北宋置,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东。《舆地纪胜》卷17建康府:半山寺,“半山报宁禅寺,王荆公故宅也。由东门至蒋山此为半道,故以半山为名。元丰七年公病既愈,乃请以宅为寺,因赐额为报宁禅寺”。《方
清内蒙古六盟之一。后金崇德至清康熙初,先后设四子部落一旗、茂明安部一旗、乌喇特部三旗、喀尔喀右翼部一旗,共四部六旗,会盟地在乌兰察布(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北红螺谷),故名。隶属于理藩院,并受绥远城将军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置,治所在今山东定陶县西北四里。四年(979)置定陶县为军治。熙宁四年(1071)军废。元祐元年(1086)复置,金废。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以济阴县定陶镇置。四年析曹
即今江苏江都市东南张纲镇。东汉时广陵太守张纲于此开张纲沟,镇因沟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