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碧湘宫

碧湘宫

楚马氏所置,在今湖南长沙市西南。《新五代史·楚世家·马希广传》: “希范之卒,希萼自朗州来奔丧。希广……乃以兵迎希萼于砆石,止之于碧湘宫。” 即此。


猜你喜欢

  • 淩县

    秦置。西汉初属东海郡。治所在今江苏泗阳县西北。《汉书· 地理志》 注引应劭曰: “淩水所出”,因名。元鼎四年 (前113) 改为泗水国,封常山宪王子商为王,都此。东汉复为淩县,属广陵郡。西晋属下邳国。

  • 密勒山

    在今四川会东县东。《方舆纪要》 卷74会川卫 “葛砧山” 条下: “密勒山在卫东二百里。产银矿。宣德五年置银场,遣官开采,以云南官兵充矿夫,寻罢。”

  • 猷州

    唐武德三年 (620) 于泾县置,治所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三十里。辖境相当今安徽泾县地。八年(625) 废。唐武德三年(620年)置,治今安徽省泾县西。八年废。

  • 千童城

    战国齐地,秦置城。在今河北盐山县西南千童镇。《元和志》卷18盐山县:“秦千童城,始皇遣徐福将童男女千人入海求蓬莱,置此城以居之,故名。”西汉改为千童县。

  • 宣华池

    即摩诃池。在今四川成都市人民南路北端展览馆一带。北宋张商英 《蜀梼杌》 卷上: “乾德元年,以龙跃池为宣华池,即摩诃池也。”

  • 色威县

    亦名达威。在今四川色达县。民国《道孚县图志》:“色达一名色他,分上中下三色达。……(宣统三年)边务大臣赵尔丰遴员勘查,改为色威县,适逢鼎革,未果。”

  • 小五指山

    在今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西南。《清一统志·琼州府一》:小五指山“在陵水县西一百里生黎峒中,与崖州接界。脉自五指山至此挺立数峰,黎人环居其下。《旧志》,下有温郎、岭脚二峒,明嘉靖中征黎,尝分奇兵出此

  • 康狼山

    ①在今湖北南漳县西八十里。《水经·沔水注》: “夷水导源中庐县界康狼山,山与荆山相邻。”②在今甘肃临洮县北。《晋书· 乞伏乾归载记》: “炽盘以长安兵乱将始,乃招结诸部二万七千,筑城于康狼山以据之。”

  • 四渎津

    在今山东茌平县南古黄河上。北魏于此置四渎关,因四渎津为名。《水经·河水注》:“河水又东北流径四渎津,津西侧岸临河有四渎祠,东对四渎口。河水……始自是出,东北流径九里,与清水合,故济渎也。自河入济, 自

  • 归义城

    在今青海贵德县东北黄河北岸。《方舆纪要》卷64:“汉筑城以招徕诸羌,因名归义。”《后汉书·西羌传》:东汉元和三年(86),烧当迷吾顺命,“退居河北归义城”。又永元中,“金城长史上官鸿上开置归义、建威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