矾 (礬) 山镇
北宋置,属庐江县。即今安徽庐江县东南约五十里矾山镇。境内有矾山古矿。
北宋置,属庐江县。即今安徽庐江县东南约五十里矾山镇。境内有矾山古矿。
即英额齐盘山。在今新疆莎车、叶城二县西南。《清史稿· 兆惠传》: 乾隆二十三年(1758) 讨大小和卓木之乱,“兆惠念兵寡而 (叶尔羌) 城大,不任攻,谍言贼牧群在城南英峨奇盘山,乃帅轻骑躏其牧地,县
又作母纳山、穆尼乌拉山。即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包头市西北之乌拉山。《元史·文宗纪》:至顺元年(1330)十月甲子,木纳火失温所居牧人三千户,濒河所居鹰坊五千户,各赈粮两月。“火失温”(qoshi’u
在今河北盐山县南。《汉书·外戚恩泽侯表》:元朔三年(前126)封公孙弘为“平津侯”。《史记·三王世家》 正义引《括地志》:“公孙弘所封平津乡,在沧州盐山县(今黄骅市南旧城)南四十二里。”
一作大浦市。即今湖南常宁县西四十二里大堡乡。旧属祁阳县。清光绪《湖南通志》卷1祁阳县图:县东有大堡塘。
即今河北定州市南邢邑乡,清道光《定州志》卷6乡约:“邢邑镇属大场里,在州城南,至州五十里。”在河北省定州市南部。面积48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人民政府驻邢邑,人口 8650。战国苦陉县治,唐改名陉
明洪武二年 (1369) 改崇明州置,属扬州府。治所在东沙 (今上海市崇明县东北)。八年(1375) 改属苏州府。永乐十九年 (1421) 迁县治于故城北十里秦家符。弘治十年 (1497) 改属太仓州
即碎叶水,亦作吹没辇。即今吉尔吉斯斯坦及哈萨克斯坦境内之楚河。《清一统志·伊犁》:吹河“在伊犁西北。源出图斯池西北山,流经浑都赖山,又西北分支东行,为诺浑池,又西北经流千里。伊犁西北境之巨川也”。清代
①西汉元朔二年(前127)置,属五原郡。治所或即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南堡子湾古城(一说在今包头市西哈德门沟口古城堡)。《水经·河水注》:河水“又东径九原县故城南,秦始皇置九原郡治此。……西北接对一城,
隋大业初(605)置,属河南郡。治所在今河南宜阳县西南二十二里赵保乡。隋末废。唐长安二年(702)复置,属洛州。神龙元年(705)废入寿安县。古县名。隋大业初置,治今河南省宜阳县西南。属河南郡。隋末废
在今四川资中县西罗泉镇东。清光绪 《资州志》 卷2: 碑记坎 “去罗泉井三里。额设盘查之所,凡采买官盐配引若干,例给硃印签,驼运至关,缴签查验,有无夹带私盐。地最险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