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石燕山

石燕山

①在今湖南嘉禾县北十里。《清一统志·桂阳州》:石燕山“山巅有石壁,夏秋间雨过,坠石如燕,可入药”。

②在今湖南祁阳县西北九十里。《水经·湘水注》:��水“出永昌县北罗山,东南流径石燕山东。其山有石,绀而状燕,因以名山。其石或大或小,若母子焉,及其雷风相薄,则石燕群飞,颉颃如真燕矣”。《艺文类聚》卷92引《湘中记》曰:“零陵有石燕,形似燕,得雷风则飞,颉颃如真燕。”

③在今广东广宁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01肇庆府广宁县:石燕山在“县东百二十里。高百余丈,周十里,巉岩窟穴,中有大洞,秋燕多蛰焉。其东麓为龙冈,蜿蜒数十里,接清远县之大罗山”。

④在今广西邕宁县东。《舆地纪胜》卷106邕州:石燕山,“《九域志》云:天欲雨,则石燕出飞”。

⑤一名玉女山。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北八十里。《舆地纪胜》卷184利州:石燕山,“《元和郡县志》:在集州嘉川县西北六十里。山甚高险,梯格乃得登之。僚人常恃此以为阻”。

⑥在今甘肃永昌县北二十五里。清宣统《甘肃新通志》卷7:石燕山“又名燕儿嘴,夜见群燕飞舞”。


猜你喜欢

  • 月氏

    一作月支。秦汉之际,游牧于敦煌、祁连间。西汉文帝时, 月氏为匈奴所逐,大部西徙至今伊犁河流域及其以西一带,称为大月氏。少数没有西迁的入南山(今祁连山),与羌人杂居,称为小月氏。

  • 感义军

    唐方镇名。光启二年 (886) 置,治所在凤州(今陕西凤县东北凤州镇)。领兴、凤二州。文德元年 (888) 增领利州。乾宁四年 (897) 改名昭武军。唐方镇名。光启二年(886年)升兴、凤二州防御使

  • 真州路

    元至元中升真州置,治所在扬子县 (今江苏仪征市)。辖境相当今江苏仪征市及六合县地。至元二十一年 (1284) 复为真州。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真州置,治扬子县(今江苏仪征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仪

  • 孟爱等甸军民府

    元至元三十一年 (1294) 置,属云南行省。治所在今缅甸掸邦景东东北孟开。明属孟艮御夷府。后废。

  • 孝子峰

    在今陕西华阴市南华山落雁峰西北。相传有一孝子因亲病舍身于此。清光绪《华岳志》卷1:孝子峰“在落雁西北,一峰特起,曰孝子峰,上有八卦池”。

  • 甘露坊

    在今陕西麟游县西北马坊。即唐马坊,先置于九成宫苑外,后移于此。

  • 齐门

    又名望齐门。即今江苏苏州市旧城东北门。《吴越春秋》卷4:阖闾“复谋伐齐,齐子使女为质于吴,吴王因为太子波聘齐女,女少思齐, 日夜号泣,因乃为病。阖闾乃起北门,名曰望齐门。令女往游其上”。俗称齐门。

  • 盘龙县

    唐武德元年 (618) 置,属益州。治所在灌口镇 (今四川都江堰市)。明曹学佺 《蜀中名胜记》卷6灌县: “李膺记云: 山土色黄,盘回有龙形,故曰盘龙。” 寻改为灌宁县。古县名。唐武德元年(618年)

  • 汀西县

    1934年5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由长汀县西部析置,治所在四都(今福建长汀县西南四都乡)。以在长汀县(旧为汀州府治)之西而得名。1934年10月废。旧县名。中央苏区福建省设。1934年5月由长汀县西部析置,

  • 折脚堰

    在今四川安县南。《新唐书·地理志》:“(神泉)县北二十里有折脚堰,引水溉田,贞观元年开。”在今四川省安县塔水镇北。唐贞观元年(627年)开,引水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