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崄口峡
在今甘肃兰州市东二十五里。《方舆纪要》卷60兰州:石崄口峡“两岸悬立,黄河经其中,东流入金县界”。
在今甘肃兰州市东二十五里。《方舆纪要》卷60兰州:石崄口峡“两岸悬立,黄河经其中,东流入金县界”。
明永乐二年(1404)置, 属奴儿干都司。在今黑龙江省小兴安岭以南地区。后废。明永乐二年(1404年)置,治今黑龙江省小兴安岭以南地区。属奴儿干都司。后废。
清光绪三十二年 (1906) 析锦县西境置江家屯厅,寻改锦西厅,属锦州府。治所在江家屯(今辽宁葫芦岛市西北钢屯镇)。1913年降为锦西县。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以江家屯厅改名,治今辽宁省葫芦岛市
①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南。本名吹台,又称繁台。汉梁孝王增筑,以为游观之所。唐李白有 《梁园吟》。②在今广东佛山市内。清嘉庆、道光年间内阁中书、著名画家梁蔼如叔侄等建造。由十二石斋、寒香馆、群星草堂、汾江草
南朝宋元嘉十三年(436)置,属绥建郡。治所在今广东广宁县东南五十里。南朝梁废。唐武德五年(622)复置,属南绥州。贞观十三年(639)又废。
即今浙江东部曹娥江的别称。《资治通鉴》:唐咸通元年(860),“(郑)祗德始令屯郭门及东小江”。胡三省注:“东小江出剡溪,至曹娥百官渡而东入海。”古水名。即今浙江省东部曹娥江。唐咸通元年(860年),
在今广东乐昌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02乳源县:关春岭“在县西二百二十里。路通宜章,即古入京之道”。《清一统志·韶州府》:关春岭“俗名官村岭。东通官埠,北通宜章。左有梅花峒”。
①地区名。亦称淮右。隋唐以前,从中原地区通往长江下游一般都在今安徽寿县附近渡淮,这段淮水的流向为自南而北,所以习称今皖北、豫西淮河北岸一带为淮西。《史记·荆燕世家》: 汉高帝六年 (前201),立 “
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33东平州: 蚕尾山在 “州 (今州城镇) 北三十里。联络望山、卧牛诸山。下有小洞庭湖。又有黄华山、凤山,在其左右,群峰环抱,为州之胜”。
隋开皇三年 (583) 置,属多业县。即今四川潼南县西南光辉镇史家坝瓦子堡。大业十二年(616) 升为隆龛县。古镇名。隋开皇三年(583年)置,即今重庆市潼南县西崇龛。大业十二年(616年)升为隆龛县
明永乐十五年 (1417) 改天策卫置,属后军都督府。治所在顺圣川 (今河北阳原县东北东城)。十七年 (1419) 移治西沙城,二十年 (1422)又移治怀安卫城 (今怀安县东南旧怀安)。宣德五年(1